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国“私墓”的一点感想

(2017-05-25 18:44:19)
标签:

格雷厄姆

价值投资

保守主义

股票

       耳濡目染中国文化长大的“私墓”基金经理,你让他崇尚科学精神、市场原则、法制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很难,因为没有这个环境。
       但是你让他崇尚心灵鸡汤、丛林法则、官本位思想、投机思想,这个太容易了。因为我们一代一代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你看卡拉曼、霍华德都是享誉世界的投资大师,从业三、四十年了,仍然谦逊的声称自己无法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势,仍然把防范风险作为投资的头等大事,仍然把自己定位于防御型投资者的位置。
       而反观我们A股市场的"私墓"基金经理,有的从业才几年,就咋咋呼呼地要比肩巴菲特了。
      证监会处理了几个老鼠仓,白酒家电创出了新高,有人就惊呼:市场风向变了,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有必要这么矫情吗?骨子里的东西没变,表面的小清新都是暂时的。刑部逮了100多只大老虎,你就断言从此吏治清明,想啥呢?
       中国股民赌性太重,连芒格都这么说。我不相信一个民族的习性会因为证监会处罚几个人而彻底改变。有人说,要想在A股市场搞价值投资,就必须改变投资者结构,让机构投资者取代散户。这个建议很滑稽。你认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理性吗?哪次市场的疯狂不是机构买出来的?哪次市场的恐慌不是机构卖出来的?
       啥样的地长啥样的草。“私墓”基金经理都是咱中国人民的孩子,中国股民的投机本性怎能不在他们的思维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霍华德多次提到运气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但这些“私墓”基金经理似乎不以为然,把某一次牛市中的高收益当成是未来业绩的自然延续。但是,正如SOS0ME所总结到的,这些人几乎逃脱不了一个“今年第一、明年垫底”的怪圈。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他们飘飘然了,他们忘记了什么是自然律,什么是概率,什么是均值回归,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常识。所以,那几位在2007年风光无限的“私墓”基金经理(不点名了),随后10年的成绩实在是乏善可陈,只有头顶着私募大咖的帽子到处演讲、赚点出场费了。那位“时间的玫瑰”的作者,你认为他还有点价值投资者的味道吗?
       扎根于科学实证主义的投资大师,比如格雷厄姆,是以长时间、大样本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开展谨慎的投资。这样的投资过程很不激情,因为它剔除了想象的因素。当然,我不否认投资有艺术的成分。但问题是,我们A股市场的那些“私墓”们夸大了艺术的成分、预测的成分,把实用主义、保守主义、避险为主的证券投资变成了以理想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算命占卜为主的“穿越”大赛。
       从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精神战胜物质的冲动。在战争年代这种冲动可能管用,但和平年代搞经济建设经常干出傻事蠢事。窃以为,证券投资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物质,尊重人性,不要搞“唯识论”。啥叫“唯识论”?我看到有人买入一支股票后,就认为它是茅台第二,就发誓守它一辈子,面对市场波动,就念“风动幡动,仁者心动”,活脱脱地把严肃的证券投资变成了道场,这就是“唯识论”。
       其实,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明天的事都说不准,你咋能就穿越到二、三十年的未来世界了呢?前几年移动互联网热的时候,有人断言,网上购物将消灭实体店。当时给我愁得个啊!以后上大街,没有大润发了,没有银座了,没有中百了,没有万达了,没有琳琅满目的小商店了,这该是多么清冷啊!可是过了三年,大商场依然人头攒动,小商店依然存在。我估计三年后依然如此吧?年轻人躺在家里叫外卖,可我们这些中老年人还是喜欢到商场购物,这种需求不会消失吧?
       投资是活在当下的事情,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发挥点想像,甚至迸发发出一点激情。但走好梅花桩一定是建立在练好马步的基础之上的。巴菲特如果不师从格雷厄姆打下价值投资的坚实基础,很有可能要被芒格拉到阴沟里。 
      中国的“私墓”们,如果你们不能用至少10年的业绩回报你们的客户,就不要寡廉鲜耻地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了,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