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信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开篇语中写道:“本书的主要问题是关于未来的,即将近期的和先前的截然不同的经验,综合成一种能经受不可预测的未来考验的理论。”对此,塞思·卡拉曼在《格雷厄姆和多得的永恒智慧》一文中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由于美国的创始人不能预测(他们也知道自己无法预测)未来的科技、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于是他们制订的宪法非常灵活,所以200多年后还在指导我们前进。格雷厄姆和多德也知道自己无法预测未来将席卷投资界的商业、经济、科技和竞争等方面的变化,于是他们撰写的著作也非常灵活,从而提供给一系列能在未来的投资界起作用的工具。”
价值投资之所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契合了经济、产业、企业以及证券市场的客观规律;是因为格雷厄姆投资思想和投资策略的包容性,而正是这种包容性才使他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华尔街教父。宽泛地讲,也正是这种包容性,才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才促使华尔街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市场。
包容性的思维体系可以有效地吸收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并根据时代的变迁做出灵活的调整,这是格雷厄姆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东西方文化不同,但经济和股市盛衰交替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情绪的波动是相同的。巴菲特是这样评价《聪明的投资者》的:“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100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我想巴菲特的看法不但适合美国股市,也同样适合中国股市和其他国家的股市。如同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哲们的思想一样,格雷厄姆的智慧一定也会在投资界流芳百年,代代相传。
道路自信
有人模仿巴菲特的口气说: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现在已经买不到便宜货了。这只不过是他们对稳健投资缺乏耐心的一个借口罢了。
彼得林奇在90年代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提到:在过去的70年里,我们经历了40次10%以上的大跌,这40次大跌中,有13次属于令人恐怖的暴跌,跌幅超过33%。这些大跌和暴跌显然为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次又一次逢低买入的良机。
年轻的中国股市则更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园。从成立伊始,A股市场的25年里经历了9次超过30%的暴跌(超过70%的有3次),平均2.8年就有一次绝好的买入机会。在这9次暴跌中,不但大批的大盘蓝筹股跌破了净资产,而且许多市场公认的成长股、小盘股的市盈率只有10几倍,甚至不到10倍。如果加上平衡市里行业或个股遭遇黑天鹅而带来的结构性或个股机会,我们可以说,几乎每年都有实践价值投资理论的机会。在事实面前,何来“价值投资过时了”之说?
实践价值投资之路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这并不是抛弃价值投资的理由,因为在投资领域,其他的投资方法亦不轻松,风险比价值投资更大,掌握起来更难。除了极少数的天才英俊可以选择其它的投资方法,格雷厄姆的稳健投资法“或许”是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的最佳道路。从《证券分析》诞生那一天起,80年来,华尔街涌现出了数十位价值投资的杰出代表和一大批优秀的基金经理,为自己和他们的客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既然这些天资聪颖、阅历丰富、财力雄厚、身经百战的机构投资人都自愿终生“委身求全”于简单实用的价值投资,我们小散户为何不沿着前人开辟的康庄大道前行呢?
制度自信
格雷厄姆指出:“安全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有形的而不是购买者心理基础之上才谈得上是有用的。”然而,我们看到,在3年前的“消费垄断”热潮中,不少巴粉试图以成长性、护城河等定性标准来取代格雷厄姆的数量化安全边际原则,给予白酒中药近似狂热的高估值。现在回头看,除了概念的制造者和少数早期潜伏的的投资者外,那些跟风买入的中小投资者又有几人获利?我在泸州老窖跌到25元时开始建仓,成本是20元,目前盈利勉强达到15%,那些在2011年老窖高位40元建仓的投资者,情何以堪?
安全边际的数量化标准是不容篡改的,任何以成长性为借口试图逃过价值原则检验的投机行为最终必将遭受惨痛的失败。诚然,对于极少数的优秀公司,把它们的估值放任到30倍乃至40倍PE之上,短期来看,这是符合趋势投资或成长投资原理的。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估值必然包含了乐观和投机的成分,而且很难保证每个人在每一次投机中都能获得成功。有网友说,你把雪球网的大神做个记录,3年后看他还在不在。我记得前年这个网站上最火的是GT-周和我是好表胚,今年已经销声匿迹了,挺灵验的。今年雪球网上业绩最好的达到了600%以上,不知明后2年还能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先定性后定量”是几年前A股市场一个时髦的口号,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格老的“定量为必要条件,定性为充分条件”的择股方式。理由是:
1、五朵金花、中药五虎和高端白酒估值的回归,充分说明了定性的标准中,例如对于行业前景和管理层因素的评估的过程中,掺杂了相当大的乐观成分,而在这种乐观成分的蛊惑下,已经很少有人能够用量化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了。比如,当人们“确信”茅台的增长可以永久持续下去的时候,价值投资所倡导的25倍市盈率的择股上限反而成了茅台估值的永久性铁底。
2、“定量在先”的择股标准,可以把大量的垃圾股、概念股、伪成长股挡在门外,从而保证你在为数不多的企业中精挑细选合适的标的。根据我的体会,如果你能把自己的估值标准限制在20倍PE以内,不但能够挑选到高分红的大盘蓝筹股,同时也能挑选到优质的被市场错杀的中小盘成长股。
与成长投资和趋势投资相比,价值投资每年的表现一点都不“性感”,但它总能从制度上保证我们牛市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虽然不能像高手那样全身而退,但在“万点论”的喧噪声音中有序地退出部分现金,对于散户来说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当你能够在市场恐惧的时候有大把现金享受“抄底”快感的时候(比如刚刚过去的股灾),你就会更加喜欢价值投资制度上的保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