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五年前开始关注医疗保健行业,也操作了几只股票,我觉得一个稳健的投资者在选择此类股票的时候,应遵循这样的思路:首选医疗器械股,次选保健品股,再次选中药股,慎碰西药股,回避题材股。按这个顺序走下来,踩雷的风险会小一些。
首选医疗器械股
这类企业主要生产心电图机、B超仪、血压计、血糖仪、试管、轮椅等种类繁多的医疗用品。因为是用于检查、诊断病情的,所以基本不会发生突发的、严重的医疗伤害事件,即便是质量问题,也有足够的时间和回旋余地来加以解决,对企业不会造成断头铡刀般的伤害。我院的螺旋CT机因质量问题每年要维修好几次,推断在全国范围内有数百台这样的CT机,每年的维修次数少说也得上千次,但我没听说这家企业因此倒闭了。
与之相比,某种药物如果在一家医院里接连出现几次输液反应,那么这种药品在这家医院的生命基本上宣告结束了,如果在全国达到一定的数量,那它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命也就基本结束了。如果这种药物是某上市公司的主打产品,这家企业也基本上剩下半条命了。
医疗器械的利润高于药品,这是业界都知道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厨具店看到一个不锈钢做的小柜子,如果贴上“某某医疗器械厂制造”的标签,卖到医院,价格立马翻番。就更不用说那些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高端医疗器械了。而且,大部分医疗器械的价格不受国家发改委调控,比药品生产商的日子好过多了。这种既安全又挣钱的买卖是不是很划算?
次选保健品股
关于保健品股的伟大前景不多说了。我提供给大家一种思路,就是那种既能被医生拿来治病、又能滋补身体,既能在医院买到,又能在商店买到的保健品。对,就是东阿阿胶这样的产品。
东阿阿胶生产的复方阿胶浆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专业的肿瘤、贫血、产后、术后患者。许多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爱美的女士也经常服用。到医院看望病人、回家看望老人也是很实用的礼物。这种口服液在医院药房里有,在外面的大药店也有。而东阿阿胶的更多保健产品在超市里都能买到。我是很看好这支股票的,在山东,男女老少哪有不知道大名鼎鼎的东阿阿胶的?只是阿胶是驴皮做的,想想那场景,太血腥、残忍。唉!啥时候不用动物做药就好了。
由于保健品含有的成分主要是中药、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药性温和,所以,即便是出现点不良反应,也就是跑肚拉稀,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然了,千万不要碰到三株那样的产品。
再次选中药股
中药相比西药而言,毒副作用小一些,发生的频率也低一些。但注意一点的是,以单一中药注射剂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企业要多加小心。因为从临床统计来看,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西药注射剂不分上下,有时甚至更高。我看到了太多的中药注射剂像走马灯似地更换,比如鱼腥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过敏反应而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中药提纯等技术还不是很过关。
慎碰西药股
西药里的消炎镇痛类药物和抗生素是最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品种。据中华医学会2011年统计,每年全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患者就有20万之多,其中死于抗生素的占40%。180万聋哑儿童中,因药物引起的占60%,而其中的主要药物就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康芝药业的尼美舒利事件听说过吧?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的亮菌甲素假药事件知道吧?事件发生后,该厂的所有产品停止销售和使用,不知这个厂子现在还有没有?齐齐哈尔的朋友肯定知道。
此外,现在各级医院都在拼命的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并把抗生素的使用作为医院、科室、医生考核的主要指标,不达标就要处罚。药事委员会开会,几十种抗生素,进一种就必须淘汰另一种,竞争够激烈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抗生素生产企业的日子不会很好过吧?
回避题材股
就拿前几年被大家传的神乎其神的海普瑞来说,当时我看了有关报道后,感觉很搞笑。什么全球最大的肝素钠供应商啊,什么国内唯一取得FDA认证的肝素钠原料生产企业啊,什么不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啊,什么从猪小肠上面提炼的啊。其实,这肝素钠就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药物,技术门槛很低,随便一个合格的制药厂都可以生产。哪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再说了,这和猪大肠猪小肠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去你家灌香肠。蒙人的技术太小儿科,你如果整个艾滋病啥的,或许还有点技术含量。但对缺乏医学背景的人来说,确实容易被忽悠进去。
券商分析报告大多是从国家政策、行业前景、企业产销等角度解读医药保健类股票的,但产品在医院里是怎么使用的?医生对这个产品是怎么评价的?病人喜欢用这种产品吗?这种产品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出现的问题对企业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分析师都无法告诉你,但我觉得这些信息对选股是很有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