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74cceddcxcdc18a5965bb&690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弘仁)得黄山之质。”
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他长期深入黄山。多写生黄山真景。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图册》,堪称平生呕心之作。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72岁时所作的《高山流水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梅清笔下松弛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他善诗和书法,并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画有《黄山纪游》册。传世作品有《山村清景图》、《黄山图》、《黄山十九景图》、《黄山炼丹台图》等。
http://s9/bmiddle/74cceddcxcd71560f096a&690
西海门看落照 立轴 设色纸本
1694年作
(101.2万元,2012年6月北京九歌)
款识:西海门看落照。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一。印鉴:梅清石涛弟子、渊公
明末清初,随着黄山旅游的开发和出外经商的徽州商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黄山图”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出现了中国画史上第一个以山命名的画派--“黄山画派”,梅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宣城的他“所居近天都”,一生中“两游黄山,七浴汤泉”,“游览诸峰随手写景,故笔底通灵,不落寻常蹊径。”
梅清(瞿山)善于向大自然学习,“用古人之规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径”。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他长期深入黄山。多写生黄山真景。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梅清笔下松驰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他长于写黄山峥嵘,松石多有奇姿,笔墨苍郁灵动,着意于点线交响,而自成家法。笔下的黄山豪迈奇绝,“备极云烟变幻之胜”。既不同于弘仁的冷逸峻厚,也有别于萧云从的高森苍润。
此幅《西海门看落照》,作者抓住了黄山典型的形象,根据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加工,强调了自然变幻的整体感受和神韵。布置气象以“松满云谷”来作主体,排松气势联贯,又分段为伍,山势龙脉蜿蜒盘上耸立,白云缭绕,四周的留白使得画面气象开阔,雾气氤氲。不论构图的处理,形象的刻画,都能恰到好处地提示出特定对象的审美观感。海浪似的松涛为实,白云空灵为虚,与整体块面造型的火成岩峭峰相映成趣,布局严谨,奇正相生,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中国山水画在体现空间上讲究虚实相映,开拓境界,丰富画意,常以“云气为象”,所谓“山本静,有云则动”,“山之有云犹鱼之得水,自然空灵”,以至形成了传统山水画处理虚实的一种惯用手法。梅清此图妙在能将云气掩映处理得颇为自然,甚合黄山有断有续、非断非续、云气空漾、顷刻之间顿成异观的神气。他并不是采用“墨花飞动湿云生”的表现方法,而是靠形象衬托来显示其体闲逸而舒展的云层。自有一种“深壑蓄云彩,纷郁出清晨”(陆畅《山出云》)的诗意。整体中以茅屋点缀,增添了生活情趣。前人称梅清“画山水入神品,画松尤为奇绝”,这正是作者受黄山长期陶养的结果。
黄山孕育产生了梅清和戴本孝、渐江、石涛等大家,并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雄伟、透逸、奇峭、虚幻、险隘兼而有之,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先天条件,画家可从不同的自我感受出发去创造不同的意境。如渐江等以冷逸简远为“静”的意趣,反映了他们的艺术个性;梅清却以酣畅豪纵为“动”的韵致,并从透逸奇峭的角度去表现,他的笔墨形式正是适应了这样的主题内容。新安画派的突出特点是能以古人之笔墨,参证自然造化,其构图、取景以及笔墨的渲染无不受到真山真水的影响。因此,画风与清初摹古派的一味师古迥异。《西海门看落照》最能体现“黄山之影”,落晖之前,西海门暮霭迷漫,山峰如剑直插云端。山峰之间因光的作用,呈现出明暗关系。而清淡明洁的水墨写就的浮丘峰九叠芙蓉冉冉凌空而起,更是如梦如幻。……梅清将黄山的形、神、韵都尽现笔端,位列“黄山画派”之冠,当仁不让。
http://s8/bmiddle/74cceddcxcd71e9da5f37&690
高山流水 立轴纸本
1694年作
纵249.5厘米横1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笔意。甲戌中秋前一日,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二。钤印:矍硎清(白文)、渊公(朱文)、老去看山眼倍青(白文)、天延阁图书(朱文)
图绘景象奇伟的山川之貌,水墨画圆柱形险峰兀立于群峰之中,山壁陡峭,气势雄伟。山下苍松掩映,一人席地而坐,观赏奔流不息的瀑布,情景交融,意境高古空旷。工中带写,老笔纷披,墨韵乐然。山峦用淡墨皴染,浓墨点苔,山石清丽而富有凹凸的立体感。梅清画松有奇气,近处古松蟠曲多姿,枝叶繁茂,远松亭立,萧然有致。款题虽言系仿“石田老人笔意”(沈周)之作,但体现出的完全是梅氏晚年粗笔皴擦、焦墨点苔、笔力老健的画风特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