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本书的阅读角度——听曹文轩教授导读《草房子》

(2017-11-12 21:12:35)
分类: 学习

整本书的阅读角度——听曹文轩教授导读《草房子》

邓颖

 

是来自史志刚老师的推荐,我是边听边草录的,他言说得精细、悠缓,我倾听得细致、酣畅,所以得以记下他表达的要点。

 

一、《草房子》与水

 

曹文轩说读《草房子》,水是绕不开的意脉,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水边。这是因为他所成长的环境,就是那样一个三里路上有五座桥的水乡。特意百度了曹文轩的资料,江苏盐城龙港村,从“龙港”二字大体猜得出那个小村的属性,定是属水的。一个童年记忆被水所锁定的人,在日后的创作中定然随处飘散湿润的气息。他说,他对水心存感激。不仅因为生于斯张于斯,更是因为他的很多灵感都诞生于波光中。

 

所以《草房子》是关于水的故事。桑桑、秃鹤、纸月,之所以是那样的形象,可能就是水的滋养和浸润。这些都是自然真实发生的。

 

二、《草房子》是一首长诗

 

曹文轩认为,小说与诗的命题,很有相通之处。在这部小说中,诗性就是水性。因为无论是水的流淌,还是其形状都由其他东西所塑造,水的自由能带给人清净。

 

小说的语言是诗性的,因为没有浮华的辞藻,语言干净自然;从情节来看,不营造尖锐的冲突,波澜曲折的情节;从人物塑造来看,避开大红大紫的形象,避开极端的情感色彩强烈的形象。这些都与水相像和关联。

 

写成一篇小说需要有力量,力量来自哪里?取决于轻与柔,死于大山的人从来都少于死于大水的人。尊重水的属性和力量,这是曹文轩的创作宗旨,他说:“我的所有写作都向水性靠拢。”

 

水性,又岂仅仅大作家创作的基点?学生的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像水一样真实、轻柔,富有触感。又岂是为文,为人不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草房子》是一部具有自传性的作品

 

这部小说写于曹文轩1996年在东京大雪任教时,为什么50年代的往事要到几十年以后才写?我侧耳倾听这巨大的悬念。

 

他说,因为那段往事太过珍贵,他一直觉得自己笔力不及,所以一直不敢写。就好比木工用上好的木材做东西,没等技术到达一定境界,他是不敢动手切割材料的。直到1996年,曹文轩才感到,可以了,终于可以动笔了。

 

曹文轩说他的写作不可能面对现在的生活,这是他这位作家的特点。他觉得自己与当下始终有距离,所以他极少写今天的事。

 

“珍藏记忆是好作家的品质。”

 

珍藏材料是工夫,随着人生体悟的加深,人的记忆也一直在生长,直到有一天它在呐喊:“放我出去!”这才是动笔的时候。

 

原来有一些素材是要珍藏的,尘封在记忆深处,让时间来发酵它,方能品尝其醇香。

 

写作必须使用个人的经验,经典作品都是自传性质的。只有依赖个人的记忆时,才能找到内心的踏实。真实感是奔流在血液之中的,它有赖于切身的经验,有了它,才不气虚。

 

书写个人的记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独特”。曹文轩的作品是独特的,因为其秘诀就在于——写自己。说到这里,曹文轩分享了一个女孩的故事,说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蛤蜊油擦手,她就在大冬天的夜晚洗碗,因为这样手上可以沾点油。这样的经历的独一无二的,写出来了,独特就出来了。

 

所以,你自己才是最终要的写作资源。

 

但大多时候人都是忽略自己,张望他人。也许是离自己最近的人最容易被人忽略吧,也可能是被道理牵着走,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再四强调:最宝贵的是你自己,你个人的经验。

 

但可能你感受不到它!

 

为什么?读书!你需要读很多的书,帮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观察生活的目光。

 

曹文轩说,和他有着相同童年生活的人有那么多,为什么他们写不出我这样的故事?可能他们都忘记了,可能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写的,不认为可贵。只是我运气比他们好,我读了大学,读了很多书,是阅读唤醒了我的记忆。

 

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财富不在远方,就在自己脚下。每个人都应该动用自己的财富,回忆就是。写作就是一种回忆,但是得有回忆的能力才行。还是要多读书。

 

四、美,审美

 

美比思想重要。

 

曹文轩的这句话深深击中了我。他进一步解说,思想会过时,可是美不会。他举《战争与和平》中垂死的士兵的事例,问是什么让他有了活下去的欲望?是俄罗斯的天空、草原、河流……这些,都是庄子说的“大美”。

 

想想还真是,当我们深陷情绪泥潭时,仰望一眼星空或晚霞,心境都可能扭转至阳光的一面。

 

最后曹文轩还补充关于这本书的两个要点,一是结构,二是风景描写。在说结构时,他说,在小说中,常常是人物都是在故事结束后就退场,可是《草房子》不是,因为在创作的时候,他思考过一个问题:人物从始至终存在的,并不符合生活的逻辑,很多时候影响一个人的,往往是一个人短暂的存在,而非终身陪伴,所以他决定尊重圣湖偶读真实,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写。

 

写作,不能受缚于教条。

 

关于风景描写,也就是作文中的景物描写,他说,喜欢写风景的作家不多,而他偏偏喜欢,因为风景描写是写作的基本训练,透过它可以看见一个写作者的笔力,而且如果没有风景描写,一个人的心情就难以得到解释,比如《草房子》中的水,很多时候就是充当心情的映照的。

 

有了风景描写,文章会更漂亮;

 

风景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让人停歇一下,就好比剧场中间的休息。

 

最最后,曹文轩又强调很重要的一点,他希望学生读者不要只读他的长篇,更要多读他的短篇小说,因为短篇小说对写作的作用更直接。现在很多长篇出于商业利益,水分太大,还是短篇更加精致,值得学习。

 

他希望家长能给孩子自由阅读的空间,哪怕家长不读都没有关系,只需要让孩子默默去读,去领悟,去积累。

 

这一点,我的想法和曹文轩一致。其实很简单,教育本来就不应是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事,简而化之,读!孩子在读中学会思考,自然生发写点什么的欲望,这也暗合了曹文轩的说法“阅读是弓,写作是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