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章子平詩敘》鈔記

(2025-11-02 07:27:59)
标签:

书法

文化

 

 

              瑞雪開盛筵,餞別觥籌中

                     ——《送章子平詩敘》鈔記

       《送章子平詩敘》為蘇軾所作,他與章衡同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這一科榜因人才之盛被後世譽為“千年龍虎榜”:當時由歐陽修任主考官、梅堯臣任點檢試卷官,歐陽修力推古文革新、摒棄浮華文風,最終錄取的388名進士中,不僅有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壇巨匠,更有張載、程顥等理學奠基者,以及呂惠卿、王韶等變法與軍事領域的核心人物,堪稱塑造北宋文脈與政局的“群星之榜”。蘇軾以“同年友”身份作敘,既含同科知己的情誼,更借文中“天聖初訖於嘉祐之末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的宏觀統計,反襯嘉祐二年榜的非凡:該榜僅宰輔級官員便出九人,章衡能於其中拔得狀元頭籌,其“文章之美、經術之富”絕非虛譽,恰是這一時代人才標準的鮮活印證。

      蘇軾引《詩經·大雅·生民》“誕後稷之穡,有相之道”,將仁宗朝科舉比作後稷“辨土耕穡”的章法,實則暗指當時“糊名法”(密封試卷姓名以防舞弊)成熟推行下的人才選拔革新。嘉祐年間,“糊名取士”與歐陽修主導的“重古文、輕浮艷”文風改革相呼應,終讓“碩大明秀”的異才脫穎而出,章衡便是仁宗“以人遺國”的典型代表。然而這位“仁祖所遺之人”,卻陷入“困躓而不信十年”的窘境。據載他任吏部流內銓判官時,因三班院越權任用官員,堅持原則與宰相激烈爭執,即便連奏疏直陳御前、獲神宗命內侍陪同面見宰相,最終仍遭外放。蘇軾“任重道遠,必老而後大成”的慨歎,既是為同年抱不平,更暗含對熙寧新政初啟時,士大夫因堅守原則而仕途甘自的深層憂慮,道儘北宋“士當以道事君”理想與現實政爭的矛盾。

      熙寧三年冬,章衡由右司諫直集賢院出知鄭州,士大夫“知其將用”,於十月丁未聚於觀音院設宴餞別。這場宴飲的氛圍,恰如劉摯《觀音院餞送章子平出守鄭州探得近字》所寫:“大梁三尺雪”既呼應標題“瑞雪開盛筵”的雅集意趣,又以“冰泥變塵坌”暗喻章衡此前仕途的坎坷;而“千騶國西門,儼若鐘在簨”的莊重場景,則暗示眾人對章衡此次出守的重視。劉摯詩中,既以“咽喉半天下,客車日交軫”點出鄭州連接兩京的戰略要地屬性,又以“使君錦幖僊,才業苦清敏”稱頌其才華品性,與蘇軾“守之以正,行之以謙”的評價形成完美互證。更值得關注的是,宴飲中“探韻賦詩”(劉摯拈得“近”字為韻)、行酒令的細節(據劉摯詩可推知),正是北宋士大夫餞別文化“雅俗交融”的縮影。既以詩文彰顯風骨、寄托期許,又以觥籌傳遞情誼、消解離愁。而眾人“知其將用”的預判,也終為章衡後續履歷印證:他此後歷任寶文閣待制、澶州知州、真定知府,遍歷蘇、揚、廬等大州要郡,踐行了“故人毀譽忘,要使仁義盡”的仕途理想。

 

 

              附原文《送章子平詩敘》

       觀《進士登科錄》,自天聖初訖於嘉祐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其貴且賢,以名聞於世者,蓋不可勝數。數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而不至於公卿者,五人而已。可謂盛矣。

   《詩》曰:“誕後稷之穡,有相之道。”我仁祖之於士也亦然。較之以聲律,取之以糊名,而異人出焉。是何術哉!目之所閱,手之所歷,口之所及,其人未有不碩大光明秀傑者也。此豈人力乎?天相之也。天之相人君,莫大於以人遺之。其在位之三十五年,進士蓋十舉矣,而得吾子平以為首。

   子平以文章之美,經術之富,政事之敏,守之以正,行之以謙,此功名富貴之所迫逐而不赦者也。雖微舉首,其孰能加之。然且困躓而不信,十年於此矣。意者任重道遠,必老而後大成歟?不然,我仁祖之明,而天相之,遺之人以任其事,而豈徒然哉!

   熙寧三年冬,子平自右司諫直集賢院,出牧鄭州。士大夫知其將用也,十月丁未,會於觀音之佛舍,相與賦詩以餞之。余於子平為同年友,眾以為宜為此文也,故不得辭。

_________________

       章衡(1025年~1099年),字子平,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章惇族侄、北宋大臣。嘉祐二年(1057年)狀元及第,授任湖州通判。後進入集賢院任職,改任鹽鐵判官,並參與譔寫《起居注》。因受到三司權臣的嫉妒與陷害,被外放為汝州、潁州知州。熙寧初年,判太常寺,出知鄭州,知審官西院出使遼國,連發中的,拜寶文閣待制、澶州知州、真定知府。元祐年間,先後治理秀州、襄州、河陽、曹州、蘇州、揚州、廬州、宣州、潁州。我們透過劉摯《觀音院餞送章子平出守鄭州探得近字》一詩可知,當時餞別參與者一定有多人,且有酒令之行,只音文獻闕失,一時無以找全。

       天聖:宋仁宗年號,起於1023年,終於1032年,共十年。嘉祐:北宋仁宗趙禎的第九個年號,始於1056年,終於1063年,共八年。自天聖初訖於嘉祐之末,一共經歷了四十一年。

       數其上之三人:指科舉的前三名,即即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之合稱。

       見《詩經·大雅·生民》“誕後稷之穡,有相之道”,謂后稷耕田又種地,辨明土質有法道。

       較之以聲律:謂通過查核聲律遴選人才,此制形成於唐代,後世雖有沿襲,已有改革。取之以糊名:謂以密封姓名的測試方式考核士子,從中選出優秀者。糊名:凡試卷均糊其姓名,使試官難於徇私作弊。

       遺:音wèi 給予,饋贈。

       不赦:猶不免,指章衡其才華蓋世,想要不中魁首都難免。

       躓而不信:指章衡任吏部流內銓判官時,因三班院越權任用官員,乃與宰相發生爭執。章衡連上奏疏,最終上訴至御前,神宗命內侍陪同面見宰相。躓:被東西絆倒。

       同年:科舉時代稱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附:劉摯《觀音院餞送章子平出守鄭州探得近字》

   大梁三尺雪,冰泥變塵坌。

   千騶國西門,儼若鐘在簨。

   使君禦之行,往殿股肱郡。

   玉符佩祥麟,車旟舞飛隼。

   去國雖所懷,而在百里近。

   朝方背象魏,暮已跨封畛。

   滎陽介兩京,左右事控引。

   咽喉半天下,客車日交軫。

   閉關非人情,飾傳古所哂。

   使君錦幖僊,才業苦清敏。

   故人毀譽忘,要使仁義盡。

   昔賢此為政,遺愛浹微隱。

   國人賦緇衣,千載聲亦泯。

   二者在君興,無嗟設施窘。

_______________

       劉摯(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靜軍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北宋大臣,元祐年間“朔黨”領袖。宋哲宗繼位後,遷秘書少監、侍御史,昇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右僕射,與左僕射呂大防同時執政,廢棄元豐新法,受到御史楊畏彈劾,因而罷相。

 

 

 《送章子平詩敘》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