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淺析“水田三樂”

(2024-03-10 06:21:33)
标签:

书法

文化


明代遺民賀貽孫《水田詩自序》,誠乃奇文一篇矣!其間所敘“水田三樂”尤為出色,若非身經目驗者,斷非可以道得其中一二也。
貽孫字子翼,江西永新人氏,其生卒不詳,約1637年前後住世。父名賀康載,號青園,明萬曆間進士。貽孫成年時逢明清鼎革,然他能堅守明人氣節,至死不曾歸順滿清。相傳清順治七年,督學曾列貽孫入貢榜,然貽孫毅然不就。康熙間,朝廷薦貽孫入博學宏詞,然貽孫非但堅辭不受,且薙髮遁入山林,從此而終身不出。如此堅貞氣節,在清初文士謀官趨之若鶩之際,委實是卓立於士林之一高標也。
貽孫的詩歌尖新可人,他將之編入了其《水田詩》集子中,其《自序》亦是一篇難得的妙文。其間所描繪的“水田三樂”,若非親身經歷者,斷然不能道得出來。其間第一樂所記乃丘陵地帶遭逢水泛之景象,其間文字雖不多,然字字傳神,宛然一幅水漫丘陵之畫。請看:“每逢上流波漲,隣溪瀾湧,金灘雷吼,石潭電激,江石迅悍,岸又迫之,急不擇流,旁溢派出,侵入人家,穿戶蕩宇。魚游樹梢,船行天上,此一樂也。”當洪水侵入山村之時,臨近的溪流暴漲,水灘上傳來炸雷的聲響,清澈的深潭倒映着閃電。迅猛的激流漫過江石,不斷上漲,最終漫過隄岸,淹沒村莊,此刻魚在樹梢上游動,汎舟高水也如同在天上游行。誠然,此種情形若是就受災者而言,那自是慘不忍睹的,然而作為利害攸關之外的旁觀者來說,未嘗不是一樂也。
水田之第二樂所記,乃一幅山村春夜雨中漁樂圖,甚是情韻悠長。請看:“又或澍雨流膏,平疇捲霈,網罟罾罶,斷野絶流,長竿林立,漁火星燦,山腰抱白,天影搖黑,水聲似磬,樹色浮煙,此又一樂也。”僅僅“澍雨流膏,平疇捲霈”八字,便將春季細雨綿綿的景象繪出,好似整個山村全沉浸在瀰漫的春雨之中。此時,人們拿出各種漁具捕魚於春雨之中。此刻的夜景著實迷人:遠眺平疇,漁火閃爍,如同天上閃爍的繁星;青山的半腰繚繞着白雲,天色漆黑;然水流聲如同鳴磬一般清脆,遠樹仿佛蒙着一層薄煙。如此一幅春夜雨漁圖,是那般清新可人,難道不是田居之一樂嗎?
水田三樂之所記,乃南畝抗旱圖景,此時的農夫忙著使用各種汲水工具取水抗旱。請看:“至於東作始興,南畝遠灌,陂隄夜障,池塘曉車,桔槔抱甕,彌漫不絕。”《自序》在敘述“三樂”之前,便交代了“家在中弇,地枕小江,無雨易涸,有雨易汎”的環境。處在這種環境的農田,只要遇上連續十天的晴天,農夫們便免不了要汲水灌田。其抗旱的方式也各異,有的築堤來灌水到田裏,有的採用龍骨水車汲水,有的使用桔槔抱甕提水灌田。然而,作者在描繪濃富勞作風韻場景的同時,沒有忘記描寫此時的其他景致以活躍畫面。在這裏,既有爭流赴泝的各種魚類(鯽鯉鮎魴,望流而赴),也有戲水嬉樂的各種鳥類(鳧鹙鸛鶩,羣浴以嬉),更有眾多農夫勞作的盛況(萬趾于耜,百口喧豗),其間半赤的魚尾與盡黑的農夫纏頭,更是一幅美妙的山村畫圖。這第三樂圖着力描繪了田間的農作,也繪出了山村鳶飛魚躍的活潑氣象。
讀完這段文字,我們不難看出貽孫身處丘陵水田之中,深入生活細節的怡然之樂。若非資質清透,且熱愛山村生活者,斷非能如此娓娓道來。再看貽孫的行文,頗具賦體風格,其間四字句居多,且一旦描述某物,便聯類舉出。如“網罟罾罶”“鯽鯉鮎魴”“鳧鹙鸛鶩”便是。如此組句,讀之朗朗上口,濃富節奏感,更添文彩矣。

附原文
今以水田名居何哉?蓋田居既久,聽水爲多,且家在中弇,地枕小江,無雨易涸,有雨易汎。雖鮮源也,水亦時潤。每逢上流波漲,隣溪瀾湧,金灘雷吼,石潭電激,江石迅悍,岸又迫之,急不擇流,旁溢派出,侵入人家,穿戶蕩宇。魚游樹梢,船行天上,此一樂也。又或澍雨流膏,平疇捲霈,網罟罾罶,斷野絶流,長竿林立,漁火星燦,山腰抱白,天影搖黑,水聲似磬,樹色浮煙,此又一樂也。至於東作始興,南畝遠灌,陂隄夜障,池塘曉車,桔槔抱甕,彌漫不絕。鯽鯉鮎魴,望流而赴;鳧鹙鸛鶩,羣浴以嬉。萬趾于耜,百口喧豗;魚尾半赤,人首盡黔,此又一樂也。兼此三樂,謂之水田,不亦宜乎?雖然,前之二樂,源流之田,類皆有之,後此一樂,非余汲水之田不能得也。淺析“水田三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