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山川訓》摘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山水畫作為中國的士大夫的審美對像,蓋由來尚矣!自晉代宗少文作《畫山水序》,即將山水畫的審美意趣說得淋漓盡致。所謂“聖人含道暎物,賢者澄懷味像”,或曰“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又曰“理絕於中古之上者,可意求於千載之下。旨微於言象之外者,可心取於書策之內”,無非山水畫之美趣。至於“張絹素以遠暎”,無疑論及了繪畫之透視觀;又如“閒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藂,獨應無人之野”,實乃山水畫鑑賞之趣也。觀其“聖賢暎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者,誠山水畫審美之關鍵也。暨乎五代時後梁山水畫家荊浩之《山水訣》,則明顯地跳出審美本體而轉向對山水畫技法而論。所謂“有山巒柯木,水石雲煙,泉崖溪岸之類,皆天地自然造化”者,抑或如“石分三面,路看兩歧”之論,又或如“筆使巧拙,墨用重輕,使筆不可反為筆使,用墨不可反為墨用”者,皆是繪畫之技法也。到了宋代,郭熙著《林泉高致》,其間之《山川訓》有如此之論: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一作觀)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僊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直以太平盛日,君親之心兩隆,苟潔一身,出處節義斯繫,豈仁人高蹈遠引,為離世絕俗之行,而必與箕、穎埒素,黃綺同芳哉。白駒之詩,紫芝之詠,皆不得已而長往者也。然則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鬱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輕心臨之,豈不蕪雜神觀,溷濁清風也哉!
透過這段文字,我們自能發現他所討論的山水畫之審美價值,且透過此論尤可見出中國文士之審美高趣也。作為士大夫,不可能脫離廟堂而野處,更不可能背離雙親而巖居,這是中國人倫的“節義斯繫”。然而,對於士人來說,“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而“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由是觀之,照顧到了君親之人倫,則必然犧牲人情之所尚好,這便形成了一對矛盾。因而士人想出了採用藝術手段來調融這對矛盾之法:即請丹青妙手繪出佳作,懸諸聽事,則可“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倘若再細心鑑賞此畫,則“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就這樣,透過藝術品的鑑賞,彌補了現實環境的種種缺憾,從而獲得了身心的愉悅。這便是山水畫在士林中的審美價值所在,也是文人鍾情於山水畫作的原因所在。
君子〔1〕之
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2〕安在?丘園〔3〕養素〔4〕,所常處也;泉石嘯傲〔5〕
,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僊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直以太平盛日,君親〔6〕之心兩隆,苟潔一身,出處節義斯系〔7〕,豈仁人高蹈遠引,為離世絕俗之行,而必與箕、穎、埒素、黃綺、〔8〕同芳哉!白駒〔9〕之詩,紫芝〔10〕之詠,皆不得已而長往者也。然則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11〕得妙手,鬱然出之,不下堂筵〔12〕,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斯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輕心臨之,豈不蕪雜神觀〔13〕,溷濁〔14〕清風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君子:泛指才德出眾的人。
〔2〕旨:主旨,主要目的或用意。
〔3〕丘園:家園,園林。後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4〕養素:涵養心性,出自三國魏嵇康《幽憤詩》:「志在守樸,養素全真。」
〔5〕嘯傲:放歌長嘯,傲然自得。指行為曠達,不受世俗禮法拘束,多形容隱士生活。
〔6〕君親:君王與父母。
〔7〕出處節義斯系:出,出仕。處,隱居。節,節操。義,忠義。整句意為如果想要潔身自好,便事關出世入世、忠孝節義的复杂关系,是很難做到的。
〔8〕箕、潁、埒素、黃綺:箕,箕山。潁,潁水。傳說許由和巢父隱居於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欲讓天下給許由,許由惡之,洗耳於潁水。此處代指許由、巢父這樣的高潔之士。埒素,為「埒素封」的縮略語。埒,等同;素封,意為不做官卻有田園奉養,其利抵於諸侯。黃綺,指漢初著名隱者「商山四皓」中的綺裏季、夏黃公兩位。
〔9〕白駒:出自《詩經·小雅·白駒》一詩,詩中有「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今永朝」之句。按《毛傳》的解釋,這是周宣王時不被重用的賢人乘白駒遠去時所作之歌。後多以白駒喻賢人、隱士。
〔10〕紫芝:指《紫芝歌》,
傳說為秦朝末年「商山四皓」所作,有「富貴而屈人,不如貧賤之肆志」之語,表達了一種追求自在、遁世隱逸的傾向。
〔11〕今:假如。
〔12〕堂筵:堂中坐席。代指殿堂、廳事。這裏指富貴的世俗生活。
〔13〕神觀:指作畫者的情志。
〔14〕溷濁:同「混濁」,此處作動詞,意為使之混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