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繒卷後》鈔後

标签:
书法文化 |
宋人黃山谷《書繒卷後》,老夫鈔錄夥矣,然每次鈔過,或有新感焉。作為書法藝術,它來自於尋常的書寫中,然又超出日常書寫功用而轉化成為一種藝術門類,殆亦有年矣。蓋自秦漢間的刻石,即可見出書法走出尋常書寫而成為藝術之蹤跡,諸如《嶧山刻石》《瑯琊刻石》《會稽刻石》等即是。漢人手書往往成為藝術品,諸如鍾元常、張伯英等手跡,均是書壇無價之寶。魏晉之間,二王出世,則將書藝推向高峰,王右軍之蘭亭,儼然已成書壇瑰寶。爾後歷朝不乏書家,其間楷書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者殆爲楷式;草書若張長史、懷素者,亦稱翹楚;後世更有米芾、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人名噪書壇。至於書藝有名傳世者,不可謂不多矣,在此不殫煩舉。
至若名噪書壇而不被後世尊重者,蓋其為人多有瑕疵,以故山谷認為“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其實,世間非但書藝如此,畫藝、樂藝等何嘗不是如此。今年下半年,消聲樂壇的刀郎突然現身,他以精湛的音樂藝術專輯奉獻世人,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尊重。而今聽說他又將要隱身了,為了再創造新的專輯,他將暫別樂壇。按照當今樂壇的通常做法便是出售作品版權、開演唱會,從而賺取高額回報,有的歌手甚至僅憑一首歌就賺夠了幾輩子花不完的錢。然而刀郎非但不賣版權,也不開演唱會,而是選擇將作品公諸天下,任憑大眾欣賞。他一生奉獻給音樂,而不計較錢財等身外物,堪稱真實的音樂藝術家。儘管現今的官媒並沒有重視刀郎,官辦教坊也未能誠服刀郎,但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後人還會在意這些來自皇家的冠冕嗎?唐人老杜不是有這樣一首詩麼:“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到了數十年之後,人民肯定會首肯刀郎,並將他的名字刻在樂壇的豐碑上,而那些充斥銅臭的歌星將會消聲樂壇。
書繒卷後原文
少年以此繒來乞書,渠但聞人言老夫解書,故來也爾,然未必能别工楛也。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或問不俗之狀,老夫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平居終日如含瓦石,臨事一籌不畫,此俗人也。雖使郭林宗、山巨源復生,不易吾言也。
前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鈔記2
后一篇:《梵網經》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