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能傳世之作,除了其作品在藝術上圓熟之外,還與其作者平生之行狀密切相關。晉代愛國將領劉琨一生致力於匡扶晉室,雖一生顛沛流離,然戮力匡扶晉室之心至死不渝,最終亦殉職於斯。因而儘管歷史變遷,然後世人仍然急著這位愛國將領,這便是明人張溥爲其文集題詞之緣由。
劉琨(270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郡魏昌縣(今河北省無極縣)人。西晉時期大臣、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祿大夫劉蕃之子。
劉琨出身大族中山劉氏,青年時與范陽祖逖為友,枕戈待旦,聞雞起舞,志意雄豪。且有文名,在洛陽時,與石崇、歐陽建、陸機、陸雲等號稱“金谷二十四友”。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追從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及永興二年(305年),劉琨奉東海王之命,率軍至長安,迎還因諸王之爭被迫離開洛陽的晉惠帝,被封爲廣武侯。光熙元年(306年),劉琨官至并州刺史,他募得千餘人,冒險轉戰至晉陽,爰授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建興三年(315年),晉愍帝授其都督并、冀、幽三州諸軍事,劉琨苦於力弱,與代王拓跋猗盧約定共討匈奴劉聰。羯人石勒進攻樂平,劉琨不聽箕澹勸阻,悉發其眾反擊,因全軍覆沒,遂放棄長期堅守的并州,到薊城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磾,并與之結為兄弟。建武元年(317年),段匹磾推劉琨為大都督,歃血為盟,傳檄各地共討石勒,會師襄國。建武二年(318年),段匹磾堂弟段末波被後趙天王石勒收買,段匹磾與劉琨的關係遭到離間,劉琨最終為段匹磾縊殺。東晉朝廷追贈劉琨侍中、太尉,謚號為愍。
及張溥爲劉琨文集題詞之事,劉琨已沒世千三百餘年矣,儘管時代變遷,滄海桑田,然其愛國熱情仍激勵着後人,俾後世君子繼承發揚。張溥雖於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及第並授庶吉士,但他並沒有出仕,而是告假養親,從此不再出仕,在民間組織復社,與閹黨進行鬥爭。只緣其正義志向,因與前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因而於整理劉琨文集之餘作此題詞。
附原文
晉劉司空集十卷(1),在宋時已多缺誤,今日欲睹全書,未可得也。越石兄弟與石崇、賈謐友善(2),金谷文詠(3),秘書唱和,詩賦豈盡無傳?顧乃奔走亂離(4),僅存書表。想其當日執槊倚盾(5),筆不得止,勁氣直辟(6),回薄霄漢(7)。推此志也,屈平沅湘(8),荊卿易水(9),其同聲耶?晉元渡江(10),無心北伐,越石再三上表,辭雖勸進(11),義切復仇,讀者苟有胸腹,能無慷慨?以彼雄才,結盟戎狄(12),揚旌幽并,身死而復生,國危而複安(13),間患差跌(14),不病驅馳(15)。及同盟見疑(16),命窮幽縶(17),子諒文懦,坐觀其斃(18),為之君者,孝非子胥(19);為之友者,仁非魯連(20);殷勤贈詩,送哀而已。
夫漢賊不滅,諸葛出師(21);二聖未還,武穆鞠旅(22)。二臣忠貞,表懸天壤(23)。上下其間(24),中有越石。追鞭祖生(25),投書盧子(26),英雄失援,西狩興悲(27)。予嘗感中夜荒雞(28),月明清嘯(29),抑覽是集,仿佛其如有聞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劉司空:劉琨在湣帝司馬鄴時,拜司空,都督並、冀、幽諸軍事。
(2)越石兄弟:指劉琨與其兄劉輿。石崇,字季倫,西晉時著名的富豪。賈謐:西晉的權幸,當時任秘書監,許多文人依附他。劉琨兄弟也在其間,號稱“二十四友”。
(3)金穀:地名。也叫金穀澗,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石崇在此築別墅,名金穀園。許多文人出入其間,吟詠詩賦。
(4)顧乃:只是。
(5)執槊:執長矛。
(6)勁氣:剛勁之氣。直辭:正直之辭。
(7)回:回蕩。薄:接近。霄漢:雲漢。這裏指高空。
(8)屈平:屈原。沅湘:二水名,流經湖南境內。屈原被放逐,在沅湘間作《離騷》、《九章》等。
(9)荊卿易水:荊卿,指荊軻。荊軻前往秦國行刺,在易水與送別者分手時,曾慷慨作歌。
(10)晉元:晉元帝司馬睿。316年,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市)即位,建立了東晉。
(11)勸進:勸即帝位。司馬睿剛到建康時,稱吳王,不肯即皇帝位。後來在群臣的推動之下才正式即位。劉琨也曾先後四次上表,他的表中不僅是勸進,還有許多激勵晉室恢復失地的話。
(12)結盟戎狄:劉琨聯合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磾,抗擊石勒。
(13)“身死”二句:劉琨先在並州(今山西省)拉起隊伍,抗擊石勒,被石勒打敗後奔幽州(今河北省北部一帶),與段匹磾結為同盟,又拉起隊伍。故而說“身死而復生”。
(14)間患差跌:有時為失敗而憂慮。差跌:失足跌倒。比喻失敗。
(15)不病驅馳:不以奔走效力為難。
(16)同盟見疑:指段匹磾因截獲一封密信,開始猜疑劉琨。
(17)命窮:命運困厄。幽縶:囚禁。指劉琨被段匹磾猜疑入獄,最後被殺。
(18)“子諒”二句:子諒:即盧諶,字子諒,曾為劉琨的主簿,與劉琨同有的恢復山河的志向。但劉琨遇難時,盧諶缺乏膽量和能力,未能解救劉琨。
(19)“為人君者”二句:為之君者:指晉元帝。子胥:即伍員,字子胥。春秋時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逃到吳國,引吳兵破郢都,時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屍,以報父兄之仇。這兩句是說:晉元帝不能恢復中原,為懷湣二帝復仇,沒有伍子胥那樣的孝心。
(20)“為之友者”二句:為之友者:指盧諶。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齊人。他曾為趙解圍而不受賞賜。這兩句是說:盧諶缺乏魯仲連為人解難的能力。
(21)漢賊:指曹操。諸葛出師:諸葛亮《出師表》說:“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22)二聖:指被金人俘去的宋徽宗、宋欽宗。武穆:嶽飛的諡號。鞠旅:誓師。
(23)二臣:指諸葛亮、嶽飛。表:特出。
(24)上下其間:指在諸葛亮、嶽飛之間。
(25)追鞭:鞭馬追趕。祖生:祖逖,劉琨的友人,也是愛國志士。劉琨曾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本傳)
(26)投書盧子:當指劉琨《答盧諶書》。
(27)西狩興悲:劉更能《重答盧諶》詩:“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春秋末年,魯哀公在城西狩獵時捕獲到麟,孔子聽說這件事後哀歎麟出現得不是時候,並說:“吾道窮矣。”(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劉琨借此典故比喻自己生不逢時。
(28)中夜:半夜。《晉書·祖逖傳》載:祖逖與劉琨同睡,“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29)月明清嘯:《晉書·劉琨傳》載:劉琨守晉陽,被胡騎包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胡人聽了都淒然長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