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序》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山陰張岱雖自稱蜀人,然徙居山陰已數代矣,且自曾祖起便家世顯達,故宗子自幼養尊處優焉。然世法無常,延及宗子時,非但家世凋敗,且國祚亦亡,張岱只得削髮躲進剡中山林,過著草衣木食、繩樞瓮牖的艱苦生活。儘管日食艱難,然張岱仍堅持完成了《琅環文集》、《西湖尋夢》與《石匱書》等著述。其筆記體著作《陶庵夢憶》,便是在剡中山林的艱苦日子中完成的。
人生本苦,並無可樂言之。然於困苦之生活壓抑得喘息艱難之際,人們往往會產生輕生念頭,以故佛家戒殺首在戒自殺。而世人於困苦之中惶惶無所著落,由是便會生夢,以這種非現實的虛幻美好沖淡現實生活的痛苦。而張岱之所以能於困苦的山居生活中堅守下來,蓋以自家美夢尚未完結,因而努力完成對疇昔夢境之迴憶。由是現實生活之困苦與夢境之樂相互調劑,於苦中作樂,終成《陶庵夢憶》之著。
儘管張岱認為“慧業文人,名心難化”,然瀏覽《夢憶》,時見疇昔茶樓酒肆、說書演戲、鬬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諸事,種種宛若目前。其間亦不乏對貴族子弟的閑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寫,但更多的是對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描述,爲後人留下了可考的文獻。同時其書中還含有大量關於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諸方面的紀載,因此對於研究明代社會的物質與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人生如夢,與其說張岱是在憶夢,吾人何嘗又不是存活於夢中也哉!或晨興尚在謳歌,暮寢已處冥界;或曾繁華絢爛至極,一旦竟淪為乞兒;或韶華少年頓成雞皮鶴髮……舉凡諸事,並不在人們的逆料之中,正如曹雪芹所云:“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駴駴(hài):通“駭駭”,令人驚異的樣子。
2.
愕(è)窒不敢與接:不敢喘氣,害怕接近。愕,陡然一驚的樣子。窒,指窒息。接,接近、接觸。
3.
引決:自裁,自殺。
4.
視息:觀看和呼吸,即指活著。
5.
罄(qìng):空。
6.
舉火:指生火做飯。
7.
首陽二老:指伯夷、叔齊。傳說他們因反對周武王伐紂,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因而餓死。
8.
直頭:竟自,一直。
9.
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望族,他們的生活都很豪華。後世因以代指門高世族。
10.
罹(lí)此果報:遭到這樣的因果報應。罹,遭遇。果報,佛教說法,認為人作了什麼樣的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後果,稱為“果報”,也稱“因果報應”。
11.
笠:草帽。
12.
簣(kuì):草編的筐子,這裏指草鞋。踵(zhng):腳跟。
13.
仇:報答、報應。
14.
衲:補裰的衣服。裘:皮袍。
15.
苧(zhù):麻織品。絺(ch):細葛布。
16.
輕煖(nun):輕而溫暖,比喻衣服鮮厚。煖,同“暖”。
17.
藿(huò):一種野菜。
18.
糲(lì):粗米。粻(zhng):好糧米。
19.
甘旨:美味的食品。
20.
薦:草褥子。
21.
樞:門軸。
22.
牖(yu):窗口。這裏說用繩拴門板,用瓦甕的口作窗戶,極言其貧窮之狀。
23.
爽塏(ki):指明亮乾燥的房子。
24.
輿從:車、轎和隨從。
25.
雞鳴枕上:在枕上聽見雞叫。
26.
夜氣方回:夜氣,黎明前的清新之氣。《孟子·告子上》:“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孟子認為,人在清明的夜氣中一覺醒來,思想未受外界感染,良心易於發現。因此用經比喻人未受物欲影響時的純潔心境。方回,指思想剛一轉動。
27.
黍熟黃粱:自己剛從夢中醒來。黃粱,事出唐沈既濟作的《枕中記》。大意是說,盧生在邯鄲路上遇見道士呂翁,呂翁給他一個磁枕,他枕著入睡,夢見自己一世富貴,夢醒以後,才明白是道士警告他富貴是一場虛空。在他初睡時,旁邊正煮著一鍋黃黍,醒來時,黃黍還沒有熟。
28.
車旋蟻穴:自己的車馬剛從螞蟻穴中回來。蟻穴,事見唐李公佐作的《南柯太守傳》。大意是說,淳於棼在家中酒醉,夢至“槐安國”,國王以女嫁之,任南柯太守,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後與敵戰而敗,公主亦死,被遣回,夢醒之後,尋找夢裏蹤跡,見槐樹南枝下有蟻穴,即夢中所曆。以上兩句都是借比自己歷經艱難之後的寂寥時刻。旋,一作“旅”。
29.
不次歲月:不排列年月。
30.
《志林》:書名,後人整理蘇軾的筆記,分類編輯而成。這裏借指一般分類編排的筆記書。
31.
城郭人民:古代傳說漢朝人丁令威學道於靈虛山,後來變成了一隻鶴,飛回家鄉遼東,見到人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於是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累累。”(見《搜神後記》)這兩句是說,如同見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興。張岱所作《陶庵夢憶》一書,多記明代舊事,所以暗用了這個典故。
32.
鹿鳴宴:唐代鄉試後,州縣長官宴請考中舉子的宴會。因宴會時歌《詩經·小雅·鹿鳴》之章,故名。(見《新唐書·選舉志上》)明清時,於鄉試放榜次日,宴請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舉人,稱鹿鳴宴。
33.
猶意未真:還以為不是真的。
34.
齧(niè):咬。
35.
大夢將寤(wù):這裏指人的一生將盡。佛家常稱人生一世為大夢一場。寤,醒。
36.
雕蟲:雕琢蟲書,比喻小技巧。這裏指寫作。
37.
慧業文人:能運用智力、寫作文章的人。慧業,佛家名詞,指生來賦有智慧的業緣。
38.
邯鄲夢斷:即指前所述的黃粱夢醒。
39.
漏盡鐘鳴:亦作“鐘鳴漏盡”。古代用銅壺滴漏來計時刻,又在天明時打鐘報曉。兩者都是說夜夢該醒的時候,也比喻已屆殘年。
40.
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枕中記》載盧生將歿時上疏,沒有“猶思摹榻二王”的事。湯顯祖根據同一故事寫的戲曲《邯鄲記》中,在盧生臨死說:“俺的字是鐘繇法貼,皇上最所愛重,俺寫下一通,也留與大唐作鎮世之寶。”二王,指王羲之、王獻之,他們和鐘繇都是著名書法家。
41.
名根:指產生好名這一思想的根性。根,佛家的說法,是能生之義。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識,稱為六根。
42.
舍利:梵語“身骨”的譯音。佛教徒死後火葬,身體內一些燒不化的東西,結成顆粒,稱為“舍利子”。
43.
劫火:佛家以為壞劫中有水、風、火三劫災。這裏指焚化身體(結束一生)的火。劫,梵語“劫波”的略稱。劫波是一在段時間的意思。這裏指人的一生。
前一篇:《西山十記之一》鈔記
后一篇:《孟子·離婁下》節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