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聲賦》鈔記

(2023-08-08 09:52:08)
标签:

书法

文化

雖是農曆六月,可是秋聲還是悄然而至,晨興散步觸感到涼風輕拂面龐,該是秋來了。早歲曾寫過《先秋之颸》的短文,以發驚秋之感受,今晨風之輕颸又令我想起宋人歐陽修的《秋聲賦》來了,因録全文。說誠實言,在歐陽修的散文小品之中,《秋聲賦》當為壓卷之作,也是作者深感氣候物像的靈感之作。
作者開篇以夜讀發題,悚然聽到西南而來的風聲,乃引起作者驚訝。請看,那聲音“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於是便有喚童子出外面察看之舉,然童子並未看到任何東西,但聞風聲生於樹間。
童子雖不知歐陽子心意,然這時令之聲息傳來,勢必引起年暮的智者無盡的感傷。緊接著,歐陽修這樣描繪着秋聲:“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那種肅殺可怕的情景便躍然紙上,讀之不禁為之嗟歎,乃至唏噓潸然。然而,作者走筆至此並未終止,而是藉此生發開去,抒發了深沉的哀傷。請看:“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在這裏,作者非但列出了秋之律曆特色,同時還就五行與五音等屬性展開議論,從而釀造濃鬱的悲秋傷感情調。展讀至此,人們的情緒自然為之一顫,繼而進入深沉的哀思之中。在這裏,“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一語雖不免有望文生義之嫌(古今小學書籍並無訓商爲傷者),但它對於增強傷秋雰圍倒是頗有幫助。
末了,作者由時令之傷感進而感歎人生之遲暮,大有壯士暮齒之悲。時令已經入秋,草木開始凋零,而“人為動物,惟物之靈”,更何況如歐陽子這樣的高智商者呢?“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正是歐陽修此刻的真實心態。據說歐陽修作此文時年已五十三歲,他當時雖身居高位,但時有退隱之想,在《歐集》中也收錄了他數篇《乞罷政事》(退休)的上表。這就是“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等感歎的最佳註腳。作者認為“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也是他當年退隱心情的真實寫照。
篇終之處,作者以“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歎息”作結,自然更加增添了悲秋傷感的情韻。
《秋聲賦》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