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渴記》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袁家渴記》是柳宗元貶官永州所寫,屬“永州八記”之第五篇。這篇遊記先用由大到小,以賓陪主的方法,寫袁家渴的方位及幽、麗、奇的特點。次分寫袁家渴的幽、麗、奇,自“渴上”以下一段,主要寫其“幽”;自“有小山”以下一段,主要寫其麗;自“每風自四山角下”一段,主要寫其“奇”。最後筆鋒一折,轉而寫袁家渴的冷落遭遇及取名的原因,突顯了懷幽負奇而不偶的“永州八記”的主旋律。這些看似輕松之筆,把作者深沉的悲憤與感慨凝聚其中,頗有卒章明志的意義。
這篇遊記生動地體現了藝術的辯證美:從永州全景全貌寫到袁家渴,由對袁家渴的粗線勾勒到定點寫小山美景,深得由面到點的藝術之妙;在對袁家渴由面到點的描寫中,不僅繪了美的形狀,而且施之以優美的色彩,深得形色兼美的藝術之妙。在突出對袁家渴的“幽”與“美”作了一系列的靜態描寫之後,作者突然腕筆生風,化靜為動,描寫樹木、草叢、溪水、紅花、綠葉的動態美。這些賦予了性格感情的景色,有了意志的力量,其聲、色、形、味融為一體,點面界限渾然不見,深得動靜互用的藝術之妙。在對袁家渴的洲、溪、潭、渚進行描寫之後,緊接著用“間廁曲折”加以總繪,深得分總結合的藝術之妙。在寫了袁家渴“重洲小溪,澄潭淺渚”、“平者深黑,峻者沸白”的幽美之後,作者又用“舟行若窮,忽又無際”,將畫面拓寬,以見景深的無限,深得以虛襯實,以實見虛的藝術之妙。在寫水色方面,既寫了它平緩時的顏色,又寫了它峻急時的顏色,將水勢緩急之象活脫繪出。
《袁家渴記》的精彩景物描繪深得後世文人的青睞,宋人蘇軾在讀此文至“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一節,乃著語曰:“善造語,若此句,殆入妙矣。”清人姚鼐認為,此文“與《游黃溪》起法皆撫《史記·西南夷傳》”。近人林紓認為讀此文“須含一股靜氣,又須十分畫理,再者以一段詩情,方能成此杰構。”時至今日,老夫蟄居僻壤,於萬般無聊時翻閱此文,亦頗感清氣頓生,而心馳神往焉。

前一篇:《桃花源詩並記》鈔記
后一篇:《袁家渴記》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