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弘明集後序》鈔記

(2023-05-14 10:14:09)
标签:

书法

文化


梁代高僧輩出,其間以僧祐、慧皎尤為突出。僧祐(445年~518年),江蘇江寧人,俗姓俞。幼入建初寺禮拜,歡喜樂道,不肯返家。父母憐其志,許出家,遂師事僧范。年十四,至定林寺師事法獻,受具足戒後,又隨從法穎深究律部。未久,應竟陵王之請,開講戒律,聽眾達七八百人。齊永明中(483年~493年),奉敕入吳,試簡五眾,並講《十誦律》,且說受戒之法。以所得之信施皆資助定林、建初等寺修繕之用,又舉行無遮大會、捨身齋等,並造立經藏,搜校經典,開諸佛寺收藏佛教文獻之先。僧祐通曉畫像之規矩,光宅、攝山之大佛,剡縣之石佛等,皆依準其儀則。梁武帝甚為器重,有關僧事之疑皆敕師審決。晚年罹腳疾,乘輿入內殿,為六宮授戒。天監十七年於建初寺示寂,世壽七十四。
僧祐的著述甚豐,有《出三藏記集》十五卷、《薩婆多部相承傳》、《十誦義記》、《釋迦譜》五卷、《世界記》五卷、《法苑集》十卷、《弘明集》十四卷、《法集雜記傳銘》十卷。這八種著述,他曾總名之為《釋僧祐法集》。然在以上著述之中,尤以《出三藏記集》與《弘明集》具有代表性,且在中國佛學史上具有不朽地位。其間《出三藏記集》共十五卷,是我國佛教史上最成功的一部“經録”,且奠定了後世經録的體例。雖然在僧祐之前,道安法師曾整理過經録,但“安録”並不完善,而真正完善的第一步經録還得算《出三藏記集》。全書共分五部:(一)緣起,收錄有關三藏成立之緣由,共五篇,合為一卷。(二)名錄,以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為中心,另合併其他十七篇目錄而成,共四卷(卷二~卷五)。其中包含東晉道安(312年~385年)所作綜理眾經目錄中之古異經錄、失譯經錄、涼土異經錄、關中異經錄、疑經錄等。(三)經序,收載百種序、後記,共六卷(卷六~卷十一),為有關聖典的傳來、翻譯、研究、流布等史實之基礎資料,是了解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教理之途徑。(四)雜錄,收載宋明帝敕中書侍郎陸澄撰法論以下十書之序及其目錄,收於卷十二。其中,最初之法論目錄收集古來之法論集,將總共一三卷論文集,依其內容分類為法性集、覺性集、般若集、法身集、解脫集、教門集、戒藏集、定藏集、慧藏集、雜行集、業報集、色心集、物理集、錄序集、雜論集、邪論集等十六種目錄,為南北朝初期佛教學重要論題之集錄,故頗受學者之重視。(五)列傳,為三十二位譯經家之傳記,共三卷(卷十三~卷十五)。雖非完備的僧傳,然卻成為日後寶唱《名僧傳》與慧皎《高僧傳》之先驅。
僧祐的另一部代表著《弘明集》共十四卷,系收錄東漢至南朝齊、梁五百餘年間闡明佛法的護法論集,共收録文章五十八篇。它是後世瞭解齊梁以前佛教弘傳概況以及這一時期佛學思潮的重要文獻集,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瞭解到佛教與儒道之間的鬥爭與融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為夷夏之爭,一為神滅與神不滅之爭。其次,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瞭解到國人對於佛學逐步認識深入的過程,當某部分佛教思想傳入而得到高僧大德弘揚的時候,傳入的這部分思想就對一般佛教徒起了支配的作用。此外,本書收集了丰富而又珍貴的歷史文獻,書中作者百人幾乎都是當時的名流,其中如習鑿齒、羅含、孫盛等均有專集行世。誠然,沒有專集行世的作者也不少,這些作者的作品入選其中,爲保存文獻起了重要的作用。自僧祐《弘明集》行世之後,唐道宣纂有《廣弘明集》,其體例自然因襲僧祐。
此處所錄文字乃《弘明集後序》中結尾一段,重在闡明因果信然不爽,無奈世間矇矇之徒多不相信,以故“以己所不知而誣先覺之遍知,以其所不見而罔至人之明見”。然而果報如影隨形,諸如天宮的顯驗有趙簡子與秦穆公之天賜;又如鬼道交報則有杜伯死後對周宣王的報復、力士彭生對魯桓公的報復;再如修德穫福報者有殷戊、宋景者是也;更如多造殺業而遭報者有白起、程普是也。如此多的歷史教訓告誡後人,切勿不信果報,多行不義,“惟愷悌君子,自求多福”。
《弘明集後序》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