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佛論》節鈔記

(2023-05-09 09:36:24)
标签:

文化

书法


佛教東傳,比較傳統的說法是東漢明帝始夢金人,故遣使至月氏國,請回佛像、經典、僧伽等,此即為佛教傳入之說,而最早傳入我國的佛典有《四十二章經》等。然佛法本廣大無邊,怎奈眾生難以信奉,以故佛典明言“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惟其如此,晉人宗少文作《明佛論》,旨在闡明神識不滅,謂輪回之神識不滅,此乃常住之法身。若除去神識中之欲情,還復本來清凈之神識,即可返還法身而成佛。由此可窺見宗炳的思想,已將佛教的佛性、法身觀念混合一體,且雜及道家性、神之觀念。晉代佛教尚處在弘傳早期,宗少文的佛教思想雖然有點駁雜,但畢竟屬於難得了。
人生處世,飽食煖衣,自是物質性需要。然若是停留在飽食煖衣之中,則不免流於動物屬性之中,因而聖人認為人若是“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謄文公上》)。因此,吾人在獲得物質生活需要之後,自然要考慮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建筑於精神生活之上者還有宗教信仰。若是心中沒有信仰,則舉凡行動會毫無顧忌,其行為將與禽獸無殊。又及,當人生處在困厄之時,若是心中沒有一種信仰,將會感覺無有一個依怙。
惟其如此,我們必須堅定信念,如此則尋常處事將會不逾矩,而於人生低谷則有心靈慰藉。可見,宗少文等先哲對於佛教的認識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沒有這樣一批大德篳路藍縷開創,則無今日完善之教義形成。《明佛論》節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