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豐樂亭記鈔記
歐陽修的《豐樂亭記》作於慶曆新政失敗之後,執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繼被斥逐。歐陽修因上書為他們辯護,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他在《滁州謝上表》中,猶憤憤不平地辯解:“謗讒始作,大喧群口而可驚;誣閣終明,幸賴圣君之在上。”究其根源,實乃“嘗列諫坦,論議多及於貴權”,因之“若臣身不翻,則攻者不休……必欲措臣少安,莫若里之閑處,使其脫風波而遠去,避陷阱之危機。”
按理說,作為放臣,其心裏自然不少怨忿,然歐陽修在此文中並無半點怨懟之辭,倒是不乏感激皇恩之語。以故後人以為“若無中間感歎一段,但鋪張豐樂之意,歌功頌德,成俗文矣”。但平心細想,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只可能是災難,作為牧民者能使子民安處平安之中,哪怕生活貧乏一點,也遠勝過顛沛流離。因而一代明君,貴在與民休息,能讓百姓安定生息,其功亦在其中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