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鈔記

(2021-11-26 14:19:36)
标签:

书法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鈔記
東坡《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老夫抄錄數次,每鈔錄一次畢,幾乎是潸淚而終。東坡此文委實奇崛,其間既道出了繪畫真諦,亦盡訴友朋深情。諸如:“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者無疑是畫竹之高論,更兼其間“胸有成竹”一語,乃為後世繪畫妙語,廣為傳頌。繼而録子由蘇轍的《墨竹賦》,其間的庖丁與輪扁之喻,道出了與可畫竹之三昧。然後寫平生與與可的交際,其書札往來,謔笑打趣,似可見出與可音容笑貌,亦足見二人親厚無間。尤其是取消與可詩句“掃取寒梢萬尺長”,曰“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致使與可答以“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恰在此時,蘇子因而實之答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由是得與可所贈《篔簹谷偃竹》,並附言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東坡的《篔簹谷》詩寄到與可時,與可正與其妻遊谷中,正在焼筍作晚餐,當發函見到東坡“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詩句時,“失笑噴飯滿案”。透過這些日常生活謔笑打趣的細節,足以見出東坡與文同親密無間的關係,兩人形象也躍然紙上矣。
行文至此,可謂水到渠成。恰在此刻,文同沒於陳州,這對東坡的打擊無寜是巨大的。就在與可去世的當年七月七日,東坡在湖州曝畫,正好見到這幅《偃竹圖》,遂使東坡“廢卷而哭失聲”。然後援引曹孟德“車過”、“腹痛”之語,倍增痛失摯友之哀。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