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心雕龍·聲律鈔記

(2021-05-27 10:34:45)
标签:

书法

 古人作文,頗為講究聲律,尤其是盛行六朝之駢文,更是講究駢四儷六,平仄聲律應節。
 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研究聲律對文學創作的必要。劉勰認為聲律是總結人的發音規律而來的,而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更是構成文學作品的“關鍵”,這是必須研究聲律的原因之一。語言的聲音有高低抑揚之別,有因發音部位不同而形成的種種差異,怎樣掌握這些特點,使語言的運用合於宮商,是必須研究聲律的理由之二。最后從人的發音與樂器發音之別,說明人的發音規律不易掌握,所以必須研究有關聲律的理論。
  第二部分就主要是從理論上來探討寫作上的聲律問題。其中涉及雙聲、疊韻,平仄的配合以及和聲、押韻等。劉勰正處於四聲初步形成的時期,當時論音韻的人雖大都借用古代的五音來講四聲,但四聲的特點已基本明確了;平上去入的名稱當時還未廣泛運用,但從《詩品序》中的“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來看,可能在劉勰生活的齊梁時期,已在詩歌創作的實踐中有所運用了。劉勰在本篇雖未講到平上去入,但平仄錯綜配合的基本道理已講得相當明確了。劉勰和沈約的認識大致相近,只是側重於自然音律,而沒有提出拘忌文意的煩瑣規定。
  第三部分主要是聯系具體作家講正聲和方言的利弊,進一步總結掌握正確音律的必要。劉勰認為運用正確的音韻,就能勢如轉圜,無往不適;運用錯誤的音韻,就如圓鑿方枘,難以調和。這自然是有道理的。但他肯定以《詩經》為代表的正聲,而不滿於《楚辭》的楚聲,一再斥《楚辭》為“訛韻”、“訛音”,這顯然和他宗經的正統思想有關。詩文中雜用方言土語,雖有可能造成音韻的不諧,但對文學作品來說,既不應一概排斥方言,更不應以此區分“正響”與“訛音”而貶低《楚辭》。

文心雕龍·聲律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1年05月26日
后一篇:2021年05月2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