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朋友圈肯定刷屏,可是我很想说的是:你的妈妈又不在朋友圈。这句话一说,估计多少人想拿板砖狠狠的拍我,可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说实话的人总是想让人千刀万剐的。
当我们踏入网络时代以后,越发步入被道德绑架的怪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多少人中也包括我),因为有的时候管闲事的代价太大,大到倾尽一生都得在悔恨中为自己的善良买单。可是放眼看网上的喷子,都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人士,甚至他们永远都是道德的模范,就差给他胸前配个大红花,敲锣打鼓的宣传一番,瞧瞧我的描述好像跨越到50年代,那个军装为潮流的年代,胸前配带大红花应景。当然我不曾赶上那个年代,所有对那个年代的暇想都来自于电视剧或者小说。。。。。
既然想了这么多,那么就让我的大脑再跨越几十年的回忆,咔,此刻思维停留在自己上小学的时光。小学的时光看到的各种课外读物,作文书,只要一提到如果表达对辛苦工作父母的爱意就是“帮妈妈洗脚”,很少有人提及给“爸爸洗脚”,只是我不曾想到几十年都过去了,百孝之首还停留在“给妈妈洗脚”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上。
看朋友圈,网友女儿的幼儿园母亲节主题依然是“帮妈妈洗脚”,那一刻唯有轻叹,看来“帮妈妈洗脚”这个传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只要帮妈妈洗脚,你就是最孝敬的儿女。有些报道描述志愿者去敬老院,帮孤寡老人洗脚,有的时候我很诧异,国人怎么就这么迷恋“给妈妈洗脚”这件事情。
无独有偶,母亲节的前一天,不经意看快手上一位主播,侃侃而谈,明天是母亲节,我要陪一天妈妈,帮她洗洗脚。那一刻我放肆的大笑,又一位迷恋洗脚的儿子,屏幕上唰一下子留言应接不暇。留评的内容千篇一律,博主真是个孝敬的儿子。那刻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孝敬,是从洗脚开始的。请原谅姐的实话实说,越是在母亲节这一天,当着众人描述为”母亲洗脚”这件事情的人,越有刻意做秀的成份。对父母好,真不是洗一次脚就决定的。“给妈妈洗脚”的观念存在了这些年,个人认为小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条件,一年四季天天洗澡,所以洗脚这个事情才会被提上日程。可是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可以达到天天洗澡的条件了,为什么还和“洗脚”这件事情较劲,天天冲澡很方便,用得着刻意洗次脚吗?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父母住医院的时候,才会发生“洗脚”这个事情,毕竟在医院里不方便,擦擦身上,洗洗脚很正常,平时的时候洗澡都完成这个程序啦!
可是为什么到今天还有人如此重点描绘“给妈妈洗脚”这个事情,说白了不过是道德示范罢了,做给别人看的,博人眼球。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物实的人,和满屏的感谢妈妈赞美妈妈的文字,(我妈没有微信,我发朋友圈她也看不到哈)以及镜头前夸夸其谈的给妈妈洗次脚。与其做这些倒不如多陪陪老人,所谓的孝顺都是在生活中的小事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累积出来的温情。特别是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人,同城或者异地,当你自己算算,一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或许连你自己都会感到惊讶,原来真的这么少啊!随着父母慢慢老去,见面的时间还能有几年?有时间多陪陪他们最重要,因为他们也会孤单,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离开的背影,他们也会落寞。

家里每天都在熬桑葚膏

我心里对妈妈的亏欠就是她总是跟着干活,即使已经雇人了,可是她闲不住,熬桑葚膏的时候依然忙前忙后。

扫二维码可以加我微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