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胡适老先生几十年前写的两篇文章,感觉颇深,虽年代久已,可他的教育理念依旧适合当代的大学生们,裨益终生。为何有千古绝句一说,我想他的文章也可以达此境界吧!
1978年全国开始普及高等教育,恢复高考,很多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终于拨开云雾见太阳,大学给了他们新的生命,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毕业后走上社会,贡献青春,挥洒热情。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们的奋斗与建设。
“大学生”在前20年代,是很“时尚”的一族,人数不多,但大都精华辈出。现在的大学生也是经历了10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走进了象牙塔。我们有很好的教育平台,可真正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人数比例愈发降低了!究其原因无外乎胡适先生说的几种:抛弃了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抛弃了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变得堕落了。这些让学生心知肚明的说法,一语道破大学生的弱点,攻击到软肋处。但对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则羞愧不已,有的人充耳不闻,有的人用来鞭策自己。无论属于哪一种人,都不能忘记最基本的东西,不成材要成人。
胡适先生也就毕业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开出了三个药方,读来觉得很有见地。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庸曰:“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指的是善于读书的人如果反复领会探求,人生必然会有所收获,那就一辈子也会受用不完了。学习是一个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这三者的结合!尤其是医学,需要不断的补充与完善,现在前辈留下的许多疑难杂症,医学上目前还无法解释,这些后续工作,就需要我们这批接班人努力探索追求,且不谈理解深奥的知识,大四这一年,也是最后一年校园里学习理论的一年,应该带着巩固原来的知识,把不懂的问题重新翻出来一一查阅明白,考研的同学更加需要这一步骤。新的知识里也有基础的部分,如果没有原来的根基,再新的知识也不会长期永记心中!
现在的我们变得比原来“害羞”了,矜持了许多,遇到问题,大都会不好意思去问老师,认为大学里还是自学比较能锻炼思维,其实不然,似懂非懂,弄到最后还是不懂。古人云:惑之不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们不应该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上学为了求学,该问的还是要问,学以致问,才能融会贯通!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做一个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拓展,深入,的确精神可嘉,搞得不错还能成为顶级人才。现在的舞台是丰富多彩的,各行各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也很难说每一行每一业都一直蒸蒸日上,当面临生存危机时,可曾想过有退路呢?当我们面临求职,大都用人单位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你的喜好是什么,给出对方答案不难,也许有的人真的只是为了应付人事,随便编造兴趣爱好,但究竟有没有人真的考虑过它所发挥的作用呢!个人的喜好,从侧面也能够预测到他以后的工作态度及今后的发展前途。我们不可能成天工作,闲暇时分,双休日里,完全可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有个经销部门经理,因为喜欢服务他人,他就放低姿态,去酒店应聘服务员,结果呢,工作之余认识了许多后来给予他很多帮助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觉得一个连小事都用心的人,一个因为工作,也不放弃自己喜好的人,在追求上就与众不同,值得信赖!最终他被一家大型企业安排在要是部门,这个经理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在学习之余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省略号——闲情逸致,生活会更充实,因为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三个方子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给自己一个惊叹号,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我就是最棒的!古人云:“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山歌响。”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谁也没有恃才傲物的资本,如果想有所作为,必须脚踏实地的做人,必须学会谦虚谨慎的为人,认识自己,这是做人的最高标尺。‘天生我才必有用’,古今通用,畅行天下;时下流行的‘崇拜你自己’,这句话比不是无衣无缝十分妥帖的,但他的含金量实在不低,正面利用,其力无穷!如果一个人连自个儿都不喜欢,,怎么又会喜欢别人的生命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多点自信,因为社会的舞台,在未来几年里都将有我们来扮演主角!
大学毕业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只是另一个开始,梦终结的地方,就是梦开始的地方,用逗号是提醒毕业生们别抛弃曾经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学会反省自己,就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定位,大学生活,自由的时间相对较多,但是真正利用时间的人并不多,每天上课结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也只有到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甚至有的同学连佛脚都懒得抱,作弊夹带,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大学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学生提出建议,学校教务处也应该重视,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为了考试而去应付考试了!
我们何去何从,上完课就把书本丢一旁,以后抱怨也是自食其果!已经没有了复习的习惯,更不用说预习了。没有多少人扪心自问,既然选择了它,那又该如何去做,如何更好的完美大学生涯。如果多一点时间来思考人生,那么放纵自己的人会越来越少!学会反省,单纯的看来,也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
写完这篇读后感,胡适先生的文章只读了三遍,领会到的还很少,最后只想告诉和我一样的大学生们一句话:“他的药方是良药但不苦口,对身心大有裨益,不妨‘煎’来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