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

(2013-01-25 09:25:38)
标签:

教育

分类: 佛法人生

一、麼是佛法?


位同修:

 

    在修學佛法之前,對於佛法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假如我們把佛法認錯,即使費許多的時間修學,後到結果,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們先把「麼是佛法」,給位同修做一個最簡單扼要的匯報。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前,出現在。根據中國史所記載,佛誕生在周昭王二十四(甲寅),於周穆王五十三(壬申)入滅,住世七十九。現代中國佛教,一輩大德們對佛入涅槃的紀日,是用此紀史上記載他人家在世時,曾為大眾講經法四十九。佛入滅後一千,也就是中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傳入中國。我們想要認識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麼是「佛」?

什麼是「法」?

麼是「佛法」?

麼是「佛教」?

 

    這幾個問題,對於我們的修學,關係非常之大。「佛」這一個字,是從印梵文音譯過的,是「智慧、覺悟」的意思。當為何「智、覺」這個字翻譯,而採取「佛陀」這個音譯?因為佛陀的含意是無限的深廣,我們中國字彙的智覺二字能全部包括。因此,就採用音譯,再加以註解。佛之一字,有體、有用。從其本體上智慧,從其作用上講是覺悟。就體上講,智有三種:

 

一、「一智」:用現代哲學名詞而言,就是正確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稱為一智。

 

二、「道種智」:種是指宇宙之間種種繁多的現象,種無邊,這許多的現象是怎樣産生、從何而的?其現象、過程以及後結果如何?能正確明瞭宇宙萬象的智慧,則稱為道種智。

 

三、「一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瞭,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誤差,這樣的智慧稱作一種智。

 

    釋迦牟尼佛具足這三種智。由此智慧起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確的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覺。佛經上「覺」也有三:「一、自己覺悟;二、幫助他人覺悟稱為覺他;三、圓滿的覺悟。」小乘阿漢、辟支佛,這些人自己覺悟。他們自覺之後,還沒有發心主動去幫助別人覺悟;經典這是小乘人。大乘菩薩自覺之後,能主動去幫助一希望覺悟的人。

 

    希望覺悟就是機緣成熟,菩薩一定會主動的幫助他,使他從自覺到究竟圓滿的覺悟。究竟圓滿正如其他宗教讚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樣,在佛教稱之為「佛陀」。佛告訴我們,如此圓滿的智慧德能,「覺」就是他的德能、他的作用,一眾生本具足。

 

    《圓覺經》講得很清楚,「一眾生本成佛」;這也是《華嚴經》的「一眾生皆有如智慧德相」。換言之,眾生與佛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現在我們把智慧德能失掉,如何失掉的?佛用一話,把我們的病根,「但以妄想執著而能證得」。這就是我們的病根之所在。

 

    我們從佛境界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受妄想、執著之害;每天還在繼續斷的搞生死迴,也是妄想、執著;生活過得這麼苦,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的確是一迷惑、災難的病根!妄想、執著去掉一分、我們就得一分的自在,就恢一分的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我們的佛性就重新又恢,恢到本佛,此事實真相佛在大經明白的告訴我們。

 

    大智大覺的對象,就是無盡時空所包含的一萬事萬物。「萬字,是形容極多-無的無。經上常,人身上一根汗毛,微塵,這是講小的。「正報」小的毛端,「依報」小的微塵;大的可到虛空法界,這一事物就是我們智覺的對象,佛用一個代名詞代表這些萬事萬物,此代名詞就稱為「法」。

 

    所以,「佛法」這個字,就是無盡的智慧、覺悟,覺宙人生的一萬事萬法。中國人常講「佛法無邊」,確實是無無邊。所覺的對象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無無邊的智覺,位要記住,是自己的本能。

 

    過這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很體會的,就是佛跟我們講:「我們本能的智覺與智覺的對象(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是一二。」對此我們是很易理解的。真實,如果我們很靜的去思惟、觀察:假如佛所的這話真的能成,此智覺是究竟圓滿的,話就可以相信,我們就應該相信;如果「能知」跟「所知」是的,此智與覺就很難講到圓滿;換言之,那是有限的,是究竟圓滿的。但是佛告訴我們,「能知、能覺」與「所知、所覺」是一二。這是佛法常講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華嚴》最真實、最圓滿、最高的境界。淨宗講的西方極世界是屬於一真法界。以上,我們明瞭佛法此名詞的含意,對於麼是「佛法」,會有一個粗淺的認

 

    民國初有一位歐陽竟無先生,是當代的大佛學家,他在南京創

支那內學院,培養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這一位大師,於民國十二,在第四中山大學(現稱南京師範大學)發表一次講演,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當時在中國引起相當的震撼。他舉很多子為佛法正名。這篇講演由王恩洋居士整印成小冊,台灣也有通,位仔細看看,他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

 

 

二、麼是佛教?

 

   

佛教究竟是麼?學佛的人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內涵包括無盡無邊的事比現代大學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空間上,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佛教是教學、是教育,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

 

    佛教真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此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就知道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

 

    就宗教而言,上帝與信徒是師生關係。佛門則是清清楚楚明,佛與我們是師生關係;我們與菩薩是同學的關係,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我們是佛現在的學生,我們與菩薩是前後期的同學,菩薩是我們的學長,此事一定要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出家人為和尚,其實在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語,譯作「親教師」。就是親自教導我的師,就像現在學校的指導教授,他是直接指導我的,關係非常親近、密若不是直接指導我,就稱為法師,這如同學校師很多,但他沒有教過我的課,沒有指導過我。所以,和尚與法師的差別就在於此。代表和尚教學的師稱作「阿闍」。阿闍的言,可以做我們的榜樣、做我們的模範,我們可以跟他學習。這些名稱只有在教育才有,宗教沒有。由此可以證明佛教是教育是宗教。

 

    再從佛教道場的組織(中國佛教寺院)看,寺院是佛教教學與佛教藝術相結合的教育機構,就像現在的學校與博物結合在一起。這種形式,就是現代所講的藝術教學。現代人處處講藝術,佛教在三千就實藝術教學。從寺院的組織也能看出它與現代的學校大致相同。和尚相當於學校校長,是主持教學政策的人,課程是他制定的,教師是他聘請的,這是和尚的職責。

 

和尚下面有三位綱執事,分掌三個部門:掌管教務的稱「首座」;掌管訓導的稱「維那」;掌管總務的稱「監院」。名稱雖然與學校同,實際上他們主管的事務跟現代學校的教務、訓導、總務沒有樣。可知寺院機構的組織確實是一所學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學校。中國過去稱之為「叢」,叢就是佛教大學。我們從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國佛教的建,可它的確是一個教學的體系,此事實必須要認清楚,然後才知道我們究竟在學麼。

 

 

三、現代的變體佛教

 

 

    在目前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種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在世間,所以把我們搞迷糊

 

一、「傳統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但是傳統的佛教教育現代很少,其他的佛教多少也是變質的。

 

二、「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今天我們聽人家佛教是宗教,我們也無法否認!因爲擺在外面的形式確實是宗教。像從前的寺院叢,每天上課八小時。你們看看,現在哪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小時。修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是佛。所以,修人每天用功十個小時,解相應。上課是聽講、研究討,這是理論的;然後修清淨心,修覺、正、淨。每天有十個小時在用功,妄當然少,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們所的佛教道場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

 

三、「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是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為何把佛教當作哲學研究也錯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系統統包括在其中,現代只認定佛教是屬於哲學的範疇,把它縮小得如此狹義,所以這也是錯誤的。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是哲學,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為一眾生所必需。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在的生活問題,到將的生死大事,無能解決。可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的深廣博大,所以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四、「邪門外道的佛教」。這是最近三、四十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的佛教追求真、研究知,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做招牌,欺騙眾生、傷害眾生、擾社會、危害大眾的安全,那是變質變得太像話,變得太過分。這些邪門外道也有一些言詞、一些為,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

 

    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會上有此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哪一種佛法,對於我們才真正有


                                             摘自净空法师《認佛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