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地震,我们能做的更多

(2013-04-20 12:20:31)
标签:

社会

地震

日本

雅安

分类: 青瞳

    2013,走过的这半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半年。除了处于地震活跃地带的云南、四川频频出现5级左右的地震以及数十次3-4级的余震外,连广东、沈阳等平原地带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震情。在网络上简单的搜罗了一下:1月21日辽宁辽阳发生5.1级地震,2月22广东河源发生4.8级地震,4月17日云南大理发生5级地震,到今天四川雅安发生7级大地震。

   每一次地震,只有人们的惊恐,只有不安,只有担心。每一次地震,都有数不尽的房屋倒塌,数不尽的伤痛与眼泪。每一次地震,倒塌和损毁最严重的是穷人的平房与本该是乐园的教室。每一次地震,受伤最多的都是普通的百姓和幼小的孩子。每一次地震,人们无数的爱心与关怀也无法拯救苦难中的人们,无法还原他们是去的双腿臂膀,也无法抹平失去挚爱亲人的苦楚。

   每一次地震之前,我们从未得到过任何的预警信息及做好防范措施的通知。每一次地震之前,我们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灾难自救知识培训及极端环境的求生技巧。每一次地震之前,我们只是循规蹈矩的生活,期待着明天的美好,却不知道下一秒灾难的降临。

   2008年的汶川地震,十万人遇难之殇,揪住了全中国人民的心,也揪住了所有的救援。即使在帐篷缩水、物资缩水、救援资金层层缩水的丑闻不断之下,汶川新城冉冉升起。一个灾难,被崭新的城市翻篇,然后的然后,就是没有然后。还有无数的城市,无数的人们,在承受了同样来自大自然的威胁。

   1997年丽江7级大地震的时候,我还在云南。大理与丽江之间仅3小时车距,震感强烈。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一周时间内,除了所有单位学校采取放假措施之外,再无其他措施。之后的十余年时间内,云南境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次5级左右的地震,每一次都有伤亡人员不在少数,房屋倒塌更是常见的事情。除了救援速度更快、救援物质更多之外,地震频发区的生活并无发生任何改变。老百姓依然只能期盼,大地稳稳的,安安静静的。

    不想去抨击,不想做愤青,也知道人贱言微,所有的愤怒不过是网络上的一抹烟灰。发牢骚点到为止,只是想说一句:关于人民,这个国家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关于生命,这个国家可以做的还有更多。

    在亚洲,日本是“地震大国”,据2010年日本《防灾白皮书》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在仅占世界0.25%的国土面积上,日本共发生了里氏6.0级以上地震212次,占全世界的20.5%。我们不妨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应对灾难的。

    一、灾难营救培训

   积极开展“减轻灾害被害”国民运动。资料显示,在阪神大地震获救的3.5万人中,有80%的人是靠自救或邻居救出的。为此,日本开展了以“自救”、“互救”和“公救”为重点的国民应急教育。强调“面对灾害,首先是自救,然后是互救,最后才依赖于政府的公救”。在发生“3 11日本东北大地震”后,日本国民忍住悲痛,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处惊不乱,沉着面对。在各处避难所,即使条件再差,难民也都能跟别人分享,在领取食物、饮水时,有力气的人帮助其他老弱避难者,展现出极高的国民素质。

   二、重视建筑安全

  1995年,日本发生的阪神大地震造成6433人身亡,其中有83.3%的遇难者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在这之后,日本政府连续3次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修改,不断提高各类建筑的抗震标准,目标是2015年将房屋住宅的耐震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0%,2020年达到95%。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对“学校的耐震性”极为重视,目前公立中小学校设施的耐震率已达67.0%,接受抗震诊断的校舍已占96.2%。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

    电视台的建筑也非常坚固。日本国家的普通电视台基本上没有造型怪异的建筑外观,大都十分朴实。楼顶上的电视摄影机一天24小时开动,播音室里也有摄影机在录制编辑部的工作情况。每到发生地震时,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在电视台楼顶上拍摄到的录像,或者编辑部里工作人员工作的镜头。这些录像大都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内就向日本老百姓播放,让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最快速的信息。

    三、救灾准备

  而每当媒体报道耸人听闻的地震预报时,似乎也没有日本人真的会去相信。但日本人的防灾意识也就是在这种“狼来了”的环境下被培养起来了。每当他们自己开车出远门,一定要准备好食品、饮料、防寒服、药品等必需品。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街道发出的防灾通知中,总要标出小学、中学、高中所在的位置,告诉住户一旦发生灾害,要去学校躲避。日本的学校建筑大都不能和中国城市那些豪华的学校相比。但日本的学校是防灾的中心,是市民在遭遇灾害时最放心的躲避场所——那里有宽大的操场,有体育馆,一有地震、暴雨等灾难发生时,市民就会先到这里来躲避。一些学校还有小仓库,里面储存了淡水、铁锹、燃料,真的发生灾难,这些东西就是救命的工具。

  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灾难到来时准确快速地发布信息、确保提供最坚固的避难场所,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防灾国家之一。小学中套在座椅背上的防灾头巾,看上去很不起眼,但背后却体现了日本完善的防灾意识和防灾体制。

面对地震,我们能做的更多

面对地震,我们能做的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