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三亚】槟榔谷,探寻原住民神秘生活

标签:
三亚原生态民族槟榔谷梨落 |
分类: 五湖四海 |
【引言】
若说到去海南,还只知道亚龙湾、三亚湾的海滨酒店,那么你还未曾真正的发现过这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南国小城。此行,受邀前往三亚,踏上了一段充满神秘魅力的“原生态之旅”。槟榔谷的黎苗原住民探访,热带雨林的异域风情,南山寺的静心禅修,椰子岛的海上鱼排,海棠湾一个人的海。
一切,皆是大不同。只因为这个风光旖旎魅力独特的城市,赠予了我一场与三亚的非常邂逅。
第一篇:槟榔谷,探寻原住民神秘生活
提到海南的原住民,很多人都没办法一时间说出来她的渊源和历史。此行定义为“原生态之旅”,第一站便是前往最先提出原住民这个概念的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先民,根据文献资料及考古发现,黎族与我国南方的百越族的后裔俚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据《汉书·贾捐之传》记载:西汉时原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被称为
【槟榔谷】
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位处海南岛屿的脊梁——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景区共分为四大板块,甘什黎村、原生态苗寨、神秘雨林、大型原生态黎苗歌舞《槟榔·古韵》。由于照片太多,为避免篇幅太长,便拆分开来一一分享。
在景区大门右侧购完票后,一位身着艳丽民俗服饰的小伙子热情的迎过来。这便是今日槟榔谷全日游览的向导了。整个景区内,随处可见这样着装的漂亮的女孩和帅气的小伙,他们都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为大家提供热情的咨询服务。
虽说,一向喜欢独行侠的出行方式。在槟榔谷,请一位向导还是不错的。毕竟,民俗文化有人讲解,才能知其精髓。若是匆匆观其形不知其意,倒是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景区内分为苗寨、黎村两大部分,若是无向导指引,定是分不清窜到了那个民族的地盘呢。
进入大门之后,便是热烈的欢迎仪式。着盛装的阿伯们,手持古老的传统乐器,纷纷为大家慷慨表演。热情的姑娘们一拥而上,给远方到来的贵宾们挂上自制的槟榔过。就这样,一场迷失在槟榔林中的神奇旅程,开启了。
在这座海岛上,椰子和槟榔是最常见的两种植物。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黎族人的文化字符。在槟榔谷,顺着一颗颗纤细挺拔的槟榔树,走进了黎家文化。
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岛树龄最老的百年槟榔林,而槟榔谷,同时也是海南岛槟榔的发源地。
槟榔树,外形上与椰子树颇为相像。只是枝干更为纤细,叶面覆盖面也较小。成熟的果实呈黄绿色,约成年男子拳头大小。
因着岁月的缘故,许多槟榔树上,缠满了寄生的藤蔓植物。新绿点点,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槟榔树下,是海南岛内仅存的百年谷仓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通过村口这些谷仓群可见一斑。
这种泥制的小屋,有个好听的名字“隆闺”。黎族儿女成长到13-16岁之后,便不能与父母同住在一屋了。男孩子要自己上山砍柴劈木建造房屋,女孩子则住进父母为其准备好的“隆闺”,标志着已成长为人,可以自由恋爱了。
女孩的隆闺,已婚男子是不得入内的。同行的男人们,伸着脖子看了又看,互相逗笑。我也未曾入内,隔着树枝编成的窗棂照了一张。生怕惊扰了那份少女的青涩。
【蛙图腾】
似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或部落都有图腾崇拜。无论对哪种物种的崇拜,都是为了祈求氏族繁荣,五畜兴旺,减灾祈福等切实美好愿望。图腾崇拜不光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集体关系,还是族群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标志。
不同民族的图腾,见过不少,倒是以蛙为图腾,还是第一次看到。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海南黎族的图腾崇拜以动植物图腾为主,其中动物崇拜占主导地位,主要以蛇、龙、马、狗、蛙、牛、猫作为图腾崇拜对象,但在黎族各个文化艺术表现方面,蛙形象贯穿了黎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海南黎民们对青蛙的特殊感情,蛙纹应该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这样才会融会贯通在海南黎民唉社会生产和族群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俗展馆】
景区内有一座黎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珍藏着整个海南岛最齐全最珍贵的黎族民间文物和图片,是一部生动恢宏的“黎族人历史教科书”。
展示的物品太多,忙着听故事,也顾不得一一留念。倒是这些精美的陶土装饰画,让人爱不释手。仿若,那恬静的生活载歌载舞的鲜活起来,欢笑的人们都从画上走了下来。(三幅)
不同姿态和服饰的黎族少女。(三幅)
【织锦展馆】
谷内的黎族传统织锦展馆不但囊括了五大方言的特色服饰展示,还为游客们介绍了从无纺时期到有纺时期黎族服装的演变,包括树皮衣的制作,龙被的传说等等,可谓是黎族人最为骄傲的工艺。
这位服饰艳丽的姑娘是展馆的讲说人员。在槟榔谷,所有人都会微笑着将右手放在胸前,竖起大拇指说:“巴农”。这是黎族人最热情的招呼方式。姑娘一一介绍着时代的变迁故事,而我记住的只有人类在无纺时代所穿的树皮衣,竟然是用剧毒的“见血封喉”树皮所制。
展馆中有一张图片,我很喜欢,觉得韵味十足,却又不忍心多看。黎族的哈方言妇女戴的耳环最具特色。她们从小就开始戴银制或铜制的大耳环,每长一周岁就加戴一个耳环,因此到成年时往往每一边耳朵都要戴上10~20个耳环,重达三四斤。长年累月地佩戴,把耳孔拉扯得非常大,耳朵坠成长长的,有的甚至被拉裂。有的因为承受不了耳环耳朵重量,干脆将其盘至头顶,反倒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图源自网络)
这是传说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也是唯一的一套黎族新娘嫁衣。色泽依旧鲜艳,银饰叮咛,若真是这般装扮的女子,该是怎样的美艳动人,撩拨着月夜下的心弦。
【你幸福吗?】
最后出谷的时候,看见它。静静的安睡在马路的中央,行人莫不纷纷侧目,即使游览车也是要绕道而行的。无人惊扰,甚至它也不用理会,自在自得。
倒是倏地有些羡慕,想起大家热衷的调侃:“你幸福吗?”
真想问问它,是不是会有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