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撕纸活动实践研究
(2013-09-12 00:16:29)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1、将撕纸艺术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促进幼儿手眼协调,手脑并用,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育以及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同时也顺应了幼儿活泼爱动的天性,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的思维特点;
2、将撕纸艺术融入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中,以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为脉络融合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是对传统幼儿园课程和一日活动的突破和创新。
(二)实践价值
一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以发展。
二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感知色彩,欣赏美,用撕纸作品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
四、研究目标
(一)激发并维持幼儿的撕纸兴趣,感受撕纸艺术的魅力。
(二)获得相对熟练的撕纸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创造性活动。
(三)如何发展幼儿手部动作技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和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的爱美情操和审美观念,丰富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 四)将撕纸活动与音乐、健康、科学等领域相渗透,使撕纸活动成为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和形式。
五、研究内容
(一)如何激发并维持幼儿撕纸的兴趣并充分感受撕纸艺术的魅力。
(二)探索小班幼儿撕纸的形式、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
(三)探索撕纸艺术与幼儿园其它领域活动有效融合的途径以及具体的组织策略。
(四)撕纸艺术活动在促进幼儿各项学习品质发展的作用。
七、研究假设
(一)通过撕纸活动,幼儿的撕纸技能和手部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对纸活动产生持续的兴趣和热情。
(二)通过撕纸活动与其它领域活动结合,及幼儿撕纸技能的提高,幼儿喜欢并能用撕纸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及情感。
(三)撕纸艺术在一日活动中的组织策略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操作性,幼儿园撕纸活动的形式及内容更加多样。
八、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行动研究法
六、预期形成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的调查问卷及分析,课题结题报告、论文。
2、撕纸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反思资料集。
3、教学活动经验交流。
4、幼儿的撕纸作品展流。
七、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
1、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 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二)第二阶段
1、2013年8月到2013年9月,搜集撕纸研究材料,制定教学计划。准备开题报告。
2、2013年10月到2013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及调查总结、探讨活动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情况分析,逐步探索适宜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方法,重点对不同材料撕纸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儿童在撕纸活动中的表现及指导策略策略,进行探索归纳交流。通过研究,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撕纸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活动中掌握丰富的技能知识,促进手部肌肉群的发展。
3、2014年1月,召开实验班教师研讨会,总结前期实践成果并研讨撕纸艺术融入幼儿园其它领域活动中的有效策略,并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4、2014年2月到3月,组织撕纸活动展。总结归纳撕纸在各领域活动中开展的意义及方法。教师整理教学材料,探讨教学专题论文。
(三)第三阶段2014.4月至5月(总结阶段)
1、收集课题实施个案,整理教师、幼儿剪纸活动形成的各项成果。
2、撰写研究论文。
3、组织专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