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香而酒洌”释

(2013-10-30 09:08:17)

“泉香而酒洌”释

文/刘瑞孙   来源:语文学习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这样一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洌”,或作“冽”)。

对“泉香而酒洌”的理解,不少注释者都说成:泉水有香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4600,酿出来的酒很清洌。使用了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经不起推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9781去赞美酒?

有人看到了这种说法的乖谬,便把“泉香而酒洌”看成是互文,理解为:泉是香、洌的,酒也是香、洌的。但这种理解,仍然没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8520令人满意,因为说酒香而洌是可以的,说泉洌也是可以的,而说泉香毕竟有违事实。

其实,王力先生早就明确指出:“泉香而酒洌”,“应理解为泉洌而酒香”①(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八》。)。张中行先生说得更清楚: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9781如承认这是交错说,解释为‘泉洌而酒香’。”②(张中行《文言津逮·六、择善而从》。)

如果留心一下古书,会发现像这种词序倒置交错的造句法,并非欧阳修的专利。试举数例如下:

1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23634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折骨惊”应为“心惊骨折”。)

2.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萧统《文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1871序》)(“心游目想”应为“心想目游”。)

3.吃衣着饭。(《艺文类聚》续集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6659二十《苏黄滑稽帖》)(“吃衣着饭”应为“吃饭着衣”。)

4.或有隐处山泽,漱石枕流。(康僧会《法镜经序》)(“漱石枕流”应为“枕石漱流”。)

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反常的顺序呢?张中行先生认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24144泉洌而酒香”是平仄平仄平,显然不及“泉香而酒洌”的平平平仄仄节奏鲜明。再结合全句的平仄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七字全是平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作者通过倒置,造出了平平平仄仄这种合律的句子,并把仄仄放在句末,使这两个仄声有强调突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全句平声多仄声少的情形,产生一种听觉的补偿。

对这种交错倒置的短http://www.ewen.cc/jiaoyu/textout.asp?w=16&h=17&fn=%E5%AE%8B%E4%BD%93&fs=12&txt=-19781雄辩敏捷,然‘枕流漱石’,终是不可行也。”把“泉香而酒洌”理解为“泉水有香气,酿出的酒很清洌”,虽然字面可通,但有悖事理,“终不可行也”。
按:两年前,本人翻阅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偶然间见到王先生的“泉香而酒洌”解,猛然醒悟,遂折页默记之。今又搜之,拓展深深。可见文虽多见,而熟视无睹,不假思索,终无所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