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滨泥叫吹——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

(2020-08-03 11:50:12)
分类: 影史漫闻

淮滨泥叫吹——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

一、产品概述

淮滨彩绘泥塑统称“淮滨泥叫吹”,是淮滨地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已经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因为历来制作出的每个泥塑都能吹响,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小叫吹”。其历史悠久,文化深涵,泥叫吹存在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淮滨“泥叫吹”、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可并列成为河南三大民间泥玩具。


中文名:淮滨泥叫吹      产地:淮滨      别称:小叫吹       特点:造型美观、声音清脆

项目:传统美术           功能:娱乐 镇宅驱邪         地位: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淮滨泥叫吹——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

二、名称由来

      因为历来制作出的每个泥塑都能吹响,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小叫吹”。 “‘泥叫吹本叫泥叫春河南省民间美术专家倪宝成说,泥叫吹是以鸟为原型、设孔后可以吹响的泥制玩具,根据孔数量的不同,声调有单音、双音之分,但所有声调都是模仿春季时节,雄鸟吸引雌鸟交配的叫声,体现了古代先民原始的生殖崇拜和对生命萌动的春天的喜爱。在流传过程中,人们觉得叫春这个名字不那么好听,渐渐地把字音念破,形成了今天泥叫吹的名字。

 

三、发源地区

      其发原地位于淮河上游的淮滨县城西北的25公里处的三空桥乡肖营村,该乡境内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的沙冢遗址,其址正位于肖营村肖南村民组内。遗址曾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一对烧制的红陶鸟,高约5厘米、长约10厘米,因形象生动而引人注目。她应该是泥玩小叫吹的始祖。

2008年,淮滨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肖营村的彩绘泥塑——泥叫吹,这引起了河南省非遗专家的重视。


淮滨泥叫吹——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


四、制作材料

    泥叫吹制作的泥土取材于淮河沿岸冲积平原,土质细腻,粘和性高,不开裂。

 

五、制作流程

    每个泥叫吹都经过手工捏制、晾干、低温焙烧、彩绘,它不易破碎,隐蔽处都有一小孔可以吹响。

 

六、工艺特点

泥叫吹主要以鸟为原型,在身上的隐蔽处设有几个小孔可以吹响。根据孔的数量不同,声调有单音、双音之分,可以看作是过去的一种简单的乐器。在彩绘的图案上,泥叫吹多用花瓣纹、鱼鳞纹、席纹、羽毛纹、凤尾纹、回水纹等:从色彩上看,多以绿色为主,间以黄、白红、蓝、墨、玫瑰、粉红等色彩纹饰,色泽亮丽,对比强烈。

淮滨泥叫吹最大的特点是石模子的使用,石模子的发现在河南省尚属首次,用石模子压出来的泥玩,有圆雕感,造型率真、手法稚拙。石模子不但验证了淮滨泥塑的历史久远,也确定了淮滨泥塑独特的艺术风格。

泥叫吹造型美观、声音清脆,孩子们非常喜爱。

 

淮滨泥叫吹——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

七、工艺类型

    过去,泥叫吹造型单一、颜色单一、种类单一,手工制作也较为简单。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改革创新,现在的淮滨泥叫吹造型生动逼真、颜色鲜艳亮丽。制作尺寸大小有别,尤以十二生肖最为生动。

泥叫吹从造型上大致分为动物(十二生肖)、人物两种,都以色泽亮丽、对比强烈鲜艳为时尚。

 

八、工艺功能

    泥叫吹最初是老人为儿童捏制的一种玩具,逐步演变为人们向往美好的吉祥物和镇宅祛邪的镇物,一些人从庙会上把它请回家供奉起来,成为祈求平安的一种精神寄托。

 

九、发展历史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的泥叫吹,源于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距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儿童玩具,至今放射出独特的艺术光芒。

1981年,在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沙冢遗址出土的一对造型独特的宽胸长尾红陶鸟,经过鉴定,确定其为龙山文化早期的器物,至今已有4000多年。

淮滨泥叫吹是2008年河南省开展民俗、民间美术、古村落三项普查中发现的彩绘泥塑玩具,因其体形小,有气孔可以吹响,当地俗称小叫吹。

作为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泥叫吹”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淮滨泥叫吹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农业创意精品总决赛上获得产品创意金奖

如今,淮滨县正在积极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同时文化扶贫攻坚也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淮滨泥叫吹——濒临失传的河南省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品

十、发展现状

泥叫吹在淮河沿岸已流传500多年,现已濒临失传。近几年,当地政府对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开展抢救、保护,已形成一个30100多人参与的专业化生产群体。

 

十一、历史地位

专家对淮滨泥叫吹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进行了初步的判读,认为淮滨泥叫吹是河南省可以同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相媲美的三大泥彩塑之一,是构建起河南省民间泥彩塑的三点一线的文化传承体系。

 

十二、衍生文化

童谣一

扯罗罗,捞堂堂,南山来个花姑娘。

捎的啥包,小叫吹子。

俺孩儿吹了,命也长,身也强。

 

童谣二

采啷啷,拜花堂,堂里站个花姑娘

堂里娃子多哩狠,小叫吹子嘟嘟响。

 

民谣一

老斑鸠,咕咕咕,拿到南乡换豌豆,豌豆没开花,捏着鼻子哭回家。

 

民谣二

不买盐不买油,也要捎对老斑鸠。


参考资料

[1] 天定视界丨信阳淮滨“泥叫吹” 吹响民间文化的吉祥音符

 

[2]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认定结果的通知

 

[3] 河南淮滨:这项民间技艺,源于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4] 小叫吹子嘟嘟响——走近淮滨泥叫吹

 

[5] 淮滨泥叫吹:活在民间的民俗符号


编辑:姜一柔

图片:王天定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