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节郁达夫

(2017-09-11 19:51:07)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分类: 中国近现代文学

                                                                                 

标签:创造社发起人与最重要小说家,现代抒情小说开创者,浪漫抒情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零余者”,“自叙传”,《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郁达夫18961945文,浙江富阳人,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1920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1922年回国,这期间除银灰色的死之外,郁达夫还写了沉沦》、《南迁》。这三说于192110月结集为沉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的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褒之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之者攻击“诲淫”,是不道德方的文学周作人当时写了<<font face="宋体">沉沦>之辩诬认为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是一件艺术的作品郭沫若评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的闪击这种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沉沦》集中的三篇小说都以留学日本的青年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郁达夫一系列类似作的感伤抒情基调,如胃病》、《中途》、《怀乡病者等。

  沉沦的主人公是一个留日学生,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的冲突,以及由此生的变态性心理,在分寸的把握上不无失当之处,但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19227月回国以后,在编辑创造社刊物的同时,郁达夫为生活所迫,辗转于安庆上海北京武昌等地,广泛接触了国内生活,创作视野渐趋开阔,目光投向社会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血泪》、《茑萝行》、《青烟》、《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或写回国后生计的艰难贫困和失业的痛苦,或写知识者和劳动者的同病相怜,或以历史故事进现实生活,表现出思想的前进以及抒发性的苦闷向诉说生的苦闷”的转移。

          1927年发表的过去》与1928年发表的《迷羊》,形成了郁达夫创作路的转折在这些作品还有她是一个弱女子》、《奔》中,作者力图拓展现实生活的容量,甚至描绘时代的风云革命的波澜,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但在艺术上有时不免力不从心,概念化的弊端也很显然另一方面,从30年代初,移家杭州前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使郁达夫的隐逸思想有所抬头,在《迟桂花》、《东梓关等其他一些作品中,流较浓,而艺术上确有较高的成就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武汉而新加坡而印度尼西亚,数度迁徙,坚持进行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小说创作搁笔,散文游记评论乃至政论出产不少被日本宪兵队暗害他一直没有放下战斗的笔。郁达夫终其一生,都坚持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方向,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深沉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奔腾在郁达夫全部生活和创作中的主流。

第三节郁达夫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哀怨。《迁》、《沉沦》、《银灰色的死》中”、“伊人”,“Y君”,《茫茫夜》、《风铃》、《秋柳中的质夫等,心中都交集着个人的积郁和民族的积郁,深感自身的孤凄悲凉,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真挚的爱情和纯的友谊他们或因是弱国子民而在异国他乡倍受轻侮、嘲或不见容于社会,被社会所遗弃,此变相自戕或表现出某种变态心理他们不甘沉沦却又无力自拔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时时为自身的茕茕孑立、几被世人遗忘的境遇深感痛苦,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他们愤世嫉俗,感伤忧郁,内向又敏感孤傲又自卑,这是“零余者”作为郁达夫小说中一个形象系列共有的气质他们的心中始终都没有减退过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他们的身上有相当浓重的理想色彩流露出在民族觉醒时期一个更敏锐知识者审视自身的伤痕和民族的伤痕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与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强音。

   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学生生活为题材的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提出了愤的控诉这些作品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不仅向虚伪的封建礼教挑战,也直接揭露了恃强凌弱的黑暗社会由于有着作者切身的体,而使作品显示出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十分真实而感人回国后不久写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奠》等小说,由抒写零余者的穷苦闷转而扩展为关切同情劳动者的苦难命运,把一己私情的真切感受化为具有社会意义的情感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解放要求和社会解放要求的统一通过穷困潦倒的知识者”与烟厂女工陈二妹、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和热爱敬佩,从这种对比中认真剖析了落拓的下层知识者的心理及其在自中因受劳动者的感化而趋升华的过程。既闪现出人道主义的光芒,还多少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是郁达夫接触了国内的现实生活后在小说创作上的变化30年代写的两个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奔》还描写了工人罢工和乡村的革命风潮,虽然艺术上不免粗糙,但其中对于反革命大屠杀和日军侵华暴行土豪劣绅的恶行劣迹革命者的动摇的真实揭示,都露了郁达夫直面社会现实力图赶上时代的文学发展潮流的创作取向。

   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无论是沉沦中的自渎、窥浴,《秋柳》、《寒宵》中的宿妓嫖娼,还是茫茫夜》、《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的畸恋、同性恋......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言行举止都表现出颓废气息和世纪末情调,对于眠娼狎妓、性的冲动乃至变态的性心理性行为的描写笔墨有时太露,缺少节制这一方面是作者所受的西方世界末思潮和东方古国名士风流影响的必然反映;同时也是作者于窒息的时代气氛中放浪形骸、愤世嫉俗的一种变相的表现和畸形的抗议在消沉的表象下隐伏着积极进取的本质因素一定的消极作用和无可置疑的积极意义相伴相生在消沉厌世的外表下,跳动作者热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上进的心。《过去曾被视为他的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其实肯定人的情欲的合理性的同时,向扼杀美好人的社会发出控诉李白时与老三的爱情失之交臂,成了不可复得的过去,通篇充溢着浓重的伤势感和深挚的人生苦味,是一篇颇具哲理意蕴的佳作,艺术技巧相当圆熟旧时狭邪小说所可比并。《茫茫夜》、《秋柳》等篇亦可作如是观郁达夫小说中对于色与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是与所谓黄色文艺”、“色情描写有本质区别的首先它是作者自觉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叛逆精神的惊世骇俗之举,它有力地揭露了假道学家们的把戏,使他们感到作的困难对于传统的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国人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一种大胆的宣战和勇敢的挑衅其次,郁达夫的这类笔墨并非张平式的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他以严肃的态度,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的自然本性,探究灵与肉爱与欲冲的深层奥秘在许多场合,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所感到的苦闷生的苦闷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意义,使性、色、欲既呈现出它作为生命现象的一面,又呈现出它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面,进而成了郁达夫小说暴露社会不义与罪恶的反证;再次,郁达夫的这些描写不是对性行为性活动的无意义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求之而不得的结果他的真率和坦诚的自我暴露有力证明人的情欲,人的天性本能,人对于异性的渴望要求原本是自然的正常的,应予肯定也应予理的统驭),而绝不是卑微的可耻的罪恶的文艺作品不可以表现的第四,郁达夫在描写人物的性饥渴、性变态以及狎妓嫖娼时,总是不能摆脱精神上的折磨压迫严厉的自我谴责和良心的审判,向善的焦躁与贪婪的苦闷之间紧张的内心冲突,时有冲动而尚思克制,主人公始终在进行内心的搏战之后获得灵魂的净化与升华。《迟桂花比作于同一时期的东梓关》、《飘儿和尚有更高的境界,不是简单的因袭传统的道家出世思想和佛家的厌世思想,在淳朴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呈现出人性的自然优美从都市来到乡野的,被友人翁生的美丽动人的妹妹感化,一度滋生杂念的灵魂如受到山间清泉的洗涤而一跃上了明镜高洁的崭新境界,毫无世俗的污浊之气弥漫于小说全篇的馥郁淡雅的迟桂花的香气,赋予作品纯美的诗的意境在郁达夫的后期小说中,《迟桂花表现出作者新的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最后,也要看到郁达夫的小说在某些篇什中,笔过于露骨,但在有的篇什中却是笔致含蓄,在越轨中也不失想象的奇特的清淡,能给人以一定的审美愉悦,不无心理学与美学的价值总之,郁达夫小说对于青年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说体现了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从文学创作上说,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应该说郁达夫的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郁达夫的小说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文学风格他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或称自我小说”)新体式,引来了一群模仿者,形成了一时风气,还影响了后代不少作家俨然自成一种小说流派。

   这种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是

 

   (下承接《第三节 郁达夫(续)》)


 图片来源:蓉城阳光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