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光中《高楼对海》浅析[R]

(2017-05-16 21:22:33)
标签:

当代诗歌

台湾诗人

错觉

高楼

大海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高楼对海》是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于1998年的一首现代诗,曾获《联合报》读书人文学类最佳书奖。诗歌中通过高楼对海、晚霞、灯塔、桌灯、白发等一系列的视觉转换,依次营造出了厚重的现实感、地域感和历史感。诗人的情感在空间和时间的置换中体现出的则是一种错乱感。诗中提高的“高楼”是他在西子湾中山大学宿舍的楼居,所对的海便是台湾海峡了。

余光中《高楼对海》浅析[R]

      一、诗歌原文

高楼对海

 

高楼对海,长窗向西

黄昏之来多彩而神秘

落日去时,把海峡交给晚霞

晚霞去时,把海峡交给灯塔

我的桌灯也同时亮起

于是礼成,夜,便算开始了

灯塔是海上的一盏桌灯

桌灯,是桌上的一座灯塔

照着白发的心事在灯下

起伏如满满一海峡风浪

一波接一波来撼晚年

一生苍茫还留下什么呢

除了窗口这一盏孤灯

与我共守这一截长夜

无论写什:日记,书信,诗篇

都与他,最亲的伙伴

第一位读者,共同商讨

迟寐的夜色,纷乱的世局

比一切知己,甚至家人

更能默默地为我分忧

有一天,白发也不在灯下

一生苍茫还留下什么呢?

除了把落日留给海峡

除了把灯塔留给风浪

除了把回不了头的世纪

留给下不了笔的历史

还留下什么呢,一生苍茫?

至于这一盏孤灯,寂寞的见证

亲爱的读者啊,就留给你们

 

(选自1998年10月18日香港《大公报》)

 

   【诗歌赏析】

   《高楼对海》一诗是诗人余光中的第十八本诗集中的一首,全书共收录诗作五十九首。“高楼”是他在西子湾中山大学宿舍的楼居,所对的海便是台湾海峡了。十四年来,那对海的高楼便是诗人“就位”之所。其结果便是《浪子回头》、《母难日》、《夜读曹操》、《成都行》、《风声》、《绝色》等名作。诗人与海为邻,海便起伏在他诗里。

    诗歌中通过高楼对海、晚霞、灯塔、桌灯、白发等一系列的视觉转换,依次营造出厚重的现实感、地域感、历史感。诗人的情感在空间和时间的置换中体现出一种错乱感。

    现代诗的三度空间,或许便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加上纵横交错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吧。不肯进入民族特有的时空,便泛泛然要“超越时空”,只是一种逃避。以往的现代诗,太像抽象画了。《<白玉苦瓜>自序》

    这首作品基本就是按照上面的三度空间写作的。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男,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资料来源:摘编自百度百科、作业帮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图虫——beautifulof希冀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