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雁塔》是新生代诗人韩东的一首代表作品。在诗中,诗人以一种局外人冷眼旁观的淡漠态度看待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与文化历史的大雁塔。流露出诗人一种平静、自然、无为的心态,表现出“非英雄”、“非崇高”的情感基调。表现出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消除和解构。
![韩东《有关大雁塔》赏析[R] 韩东《有关大雁塔》赏析[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诗歌原文
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选自《以梦为马——新生代诗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诗歌赏析】
韩诗却摈弃了这些手法和意象,用冷静淡漠的笔调绘出了一幅凡夫俗子失意落魄后的生活画卷,现实而又无情。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却是一种调侃的情绪,那些想当“英雄”而登塔的游客、失意者、发福者等,都成了他调侃的对象,流露出诗人一种平静、自然、无为的心态,表现出“非英雄”、“非崇高”的情感基调。
韩东是新生代诗人,他的诗歌表现了第三代诗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总体特征。第三代诗人反对朦胧诗只关注人的社会意识,而没能充分表现个体人的生命意识,朦胧诗中的自我,只是呈现了他们那一代人对自我价值从失落到寻觅的心路历程,没能体现出改革开放时期更为复杂多变的现代人躁动不安的灵魂。因此新生代诗人在价值观念上,注重“非英雄”、“非崇高”,和对平民日常生活的审美,通过对普通人物日常生活的表现来告别精英意识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在艺术观念上,新生代诗人“反意象”、“反优雅”,主张从蕴涵文化含义的书面语退回到原生态的日常语言作为新诗的表现语言。韩东说过:“我们关心的是诗歌本身,是诗歌成其为诗歌的,是这种语言和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美感的生命形式。我们关心的是作为个人深入到这个世界中去的感受、体会和经验,是流淌在他(诗人)血液中的命运的力量”。韩东还提出“诗到语言为止”诗歌创作主张。《有关大雁塔》正是体现这种诗歌观念的作品。
在韩东那里,大雁塔的历史文化意义早已被消解得一干二净,“大雁塔”仅仅是“大雁塔”本身,它已经不在是它本身之外的任何意义和代表。诗歌中没有任何可以表达民族与历史文化的意识,取而代之的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淡化:“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在《有关大雁塔》中,抒情主体只是一个平民,诗人以一种局外人冷眼旁观的淡漠态度看待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与文化历史的大雁塔。所谓的“英雄”,也就是从“远方赶来的”“不得意的人们”、“发福的人们”。这些不远万里来到西安的人们,并不是真的为了饱揽大雁塔壮观,更不可能感悟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他们,仅仅是为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痛苦:“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有些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面对这样一群民众,作者只能说:“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却是一种调侃的情绪,那些想当“英雄”而登塔的游客、失意者、发福者等,都成了他调侃的对象,流露出诗人一种平静、自然、无为的心态,表现出“非英雄”、“非崇高”的情感基调。在语言方式上,韩诗却用普通老百姓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出当代群众遗忘历史的情绪,正好与诗人的写作意图相符。“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综合以上各点我们知道,新生代诗人在艺术观念上表现出“反意象”、“反优雅”,主张从蕴涵文化含义的书面语退回到原生态的日常语言作为新诗的表现语言的倾向。韩东及其诗歌《有关大雁塔》正好体现了新生代诗人的创作主张。(《比较杨炼的《大雁塔》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的社会历史意识》
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
韩东,著名诗人作家,1961年5月生于南京。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历任西安陕西财经学院教师,南京审计学院教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受聘于广东省作家协会为合同制作家,后转聘于深圳尼克艺术公司,为职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他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最主要的代表,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他们诗群的诗人认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作者:戴惠
资料来源:摘编自 百度文库、百度百科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图虫--八百里秦川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