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骆一禾《麦地》浅聊[R]

(2017-05-14 17:54:44)
标签:

当代诗歌

麦地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麦地》选自1987年出版的《海子、骆一禾作品集》一书。海子和骆一禾之后,中国诗坛开始大面积种植麦子。其实更多的模仿者对海子关于麦地的诗歌作了浅表化和时髦化的理解。 

骆一禾《麦地》浅聊[R]

        一、诗歌原文

麦地

-致乡土中国

 

 

我们来到这座雪后的村庄

麦子抽穗的村庄

冰冻的雪水滤下小麦一样的身子

在拂晓里   她说

不久,我还真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呢

 

那些麦穗的好日子

这时候正轻轻地碰撞我们

麦地有神,麦地有神

就象我们盛开花朵

 

麦地在山丘下一望无际

我们在山丘上穿起裸麦的衣裳

迎着地球走下斜坡

我们如此贴近麦地

 

那一天蛇在天堂里颤抖

在震怒中冰凉无言  享有智谋

是麦地让泪水汇入泥土

尝到生活的滋味

 

大海边人民的衣服

也是风吹天堂的

麦地的衣服

麦地的滚动

是我们相识的波动

怀孕的颤抖

也就是火苗穿过麦地的颤抖

 

1987年11月15

(选自《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诗歌赏析】

   海子和骆一禾之后,中国诗坛开始大面积种植麦子。其实更多的模仿者对海子关于麦地的诗歌作了浅表化和时髦化的理解。正如燎原在《海子评传》中所说的,海子找到了麦子,而在一些追随者那里,有些东西却不再放射光芒。他说:

   当中国诗坛突然大面积种植麦子的生活,我想少数在“麦子”这个词前黯然止笔的人心中定然是疼痛的。他们知道一个词的分量。知道深居在《说文解字》9535个字中的某一个,终而有一天同诗人们互相发现、互相击穿时的那种神秘机缘的意味。他们的疼痛,是目睹了两位“少年诗人”发现了金黄的麦子,并以诗向它夺取了自己的生命的疼痛。在诗歌创作中,诗与个体生命的相互选择是一种缘分。个体生命以只有自己具备的心灵能力发现并映照这个词,使它复活、发热,获得无限延伸的光芒,进而照亮别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散文吧)

 

   【作者简介】 

     骆一禾,男,1961年2月6日出生,北京人。小时随父母去河南农村淮河平原接受启蒙教育,1979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4年9月毕业任北京《十月》杂志编辑,主持西南小说,诗歌专栏,得过两次优秀编辑奖。1983年开始发表诗作和诗论,作品散见《青年诗坛》《滇池》《山西文学》——这是对他深有鼓励的三家刊物,及《花城》《诗刊》《青年文学》《上海文学》《绿风》等。1988年参加《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1989年5月31日,他死于脑血管大面积出血(脑溢血),年仅28岁。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诗《世界的血》。

     骆一禾是海子诗歌卓越的阐释者,对于中国诗歌的前景和诗人的任务,他提出了修远”的命题,显示了诗人宏阔的历史视野与深邃而沉潜的人格品质。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作者:戴惠

资料来源:摘编自 散文吧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图虫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