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是海子早期的一首爱情诗。写此诗时海子刚刚20岁。与他后期的爱情诗的撕心裂肺相比,海子的早期爱情诗就显得幸福和温馨。这篇《新娘》就是一个典范。
一、诗歌原文
新娘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
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今天
我什么也不说
让别人去说
让遥远的江上船夫去说
有一盏灯
是河流幽幽的眼睛
闪亮着
这盏灯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
1984年7月
(选自《孩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诗歌赏析】
《新娘》是海子早期的一首爱情诗。与他后期的爱情诗的撕心裂肺相比(海子后来写了一首讲述他爱情灾难的著名新诗《四姐妹》),海子的早期爱情诗就显得幸福和温馨。这篇《新娘》就是一个典范。
全诗分三个章节,从三个层面去揭示爱情与幸福的内涵。
在诗篇的第一章节里,诗人一开始就用一种清新平缓的笔调写了一份宁静、清晰的生活情景。幽静的故乡,平矮的小木屋,饭桌上的筷子,那一缸平静的清水。诗人把一幅富有农家色彩的生活画面栩栩如生呈现给我们。平静而又朴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淡的日子在平淡中溜走了许许多多,而人生中的离离合合又总在不时地发生着。但正是这种平静而又真实的生活,才蕴涵着许多潜在的美质在里面。
在此节中,我们除了理解这一揭示了乡村生活的某一本质的新娘意义外,从艺术上讲,还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品味:第一、就是非常简约然而意味悠长的典型形象或意象的运用。我们应该记得,在陶渊明的诗中,他是非常善于以一些平淡的语言和形象来表现乡村生活的意味的,例如“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例如“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等。所以陶诗赢得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的评价。应当说,此诗的第一行,海子对于乡村生活形象的捕捉也具有这种简约而隽永的意味。尤其是其中的“一缸清水”意象,它甚至超出了陶诗的那种对于乡村形象的那种实体性的捕捉和描绘,而更增加了一丝灵动和虚幻美的色彩。而这当然与海子特钟情于“水”意象有关。而在这里,“水”、“水缸”的意象,恰好又特别契合于“新娘”的意象。
第二,就是具象与抽象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我们一般人写诗,总是认为具象的、形象的、意象的就是好的,而概括的、概念化的、抽象的就是不好的。殊不知,语言的具象与抽象是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双向运动,有时从抽象而具象,有时则从具象走向抽象,在这种双向运动中,虽然仍然是以从抽象走向具象为主,但有时候,适当的让语言从具象向抽象、概括转移,却可以使诗获得更浓缩又更广泛的诗意。这里的“许许多多日子”、“许许多多告别”就是这样的运用,孤立的看,似乎“许许多多日子、许许多多告别”太过平淡概括、远不如前面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来得形象、可感可触,如果要写,似乎应该顺着前面的思路,罗列出更多的乡村生活的典型形象意象来,例如灶、犁、猪圈等等来(当然,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例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但那又是另一首诗了)。但是这样一来,不仅会使诗缺少变化、甚至有些罗嗦饶舌,而且从总体上会使诗意缺乏概括凝缩而又广泛的性质,反而使诗意收到了损害。
第三,值得我们玩味的就是那个“照耀”的词或者意象。“照耀”在此诗里可以说具有某种“诗眼”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前面我所说的新娘之于乡村生活的价值就在于点亮了我们的枯燥的生活,而且还在于,这一“照耀”的运用,使整个第一节,具有了某种“幻象”、“幻景”的性质。直言之,它的运用,使整个第一节都具有了一种梦境的特性:我们难道不可以设想出、甚至真正做过这样的梦吗:简陋的房子、器具,一切都笼罩于灰暗中,惟有那个你喜爱的女人、你的新娘本身散发着芳香、也散发着光亮照耀着你,也照耀着简陋的屋子和那许多简陋破旧的器具。如果我们能够设想或真正做过这样的梦,那么这个的梦境的巧妙和它所包含的隽永的超出于现实性描绘的意味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这就是我所说的(当然弗洛伊德、容格们早就说过或涉及过)“幻象”和“幻景”的超凡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往往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包含最深厚隽永的意旨(海子的诗常常如此呀!)。
如果说第一节有点儿象个梦境,那么第二节、尤其是这节的后半部分,就更象一个梦境,一个沉浸于不可思议的幸福中的梦境。前四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解释,即通过无言的沉默表现那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幸福;让我的这种幸福成为江上船夫一类无家可归的人的一种美丽的传说。这样解释基本也可以了,但是我还觉得似乎仍不能尽意,似乎没有把海子写作此诗时的感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我再补充第二种解释。即前四行也类似于一幸福梦境,我们知道,梦境中往往是不出声的,它只呈现、它只显现,海子在这里应该正是通过这种梦境的无言状态表现这种不可思义幸福感受;而“让江上的船夫去说”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它本身象另一个梦的片段),以表现这种无言的幸福。后四行,前面我们提到了,它是十分象一梦境的。在这梦境中,美丽的新娘显现为一双或一只美丽的眼睛,眼睛的明亮象一盏灯,又像“河流幽幽的眼睛”,后来在半们半醒中醒悟:这盏灯现在就睡在我的身边。我们看,海子就是用这种类似于梦境的意象和意境,非常好的表现了这乡村生活恒久的、人类经历过亿万次的迎娶新娘的幸福。寥寥的诗句,实际呈现出的是原型式的情景和意象。
最后一节,也是十分神奇的诗句,它是用类似于巫术的方式,赞美新娘、新婚所带来的人类的繁衍。为什么说是巫术的方式呢?因为在巫术思维中,人类的繁衍繁殖与动植物的繁殖是紧密相连的。譬如,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会把丰乳肥臀的女性石像,插入地下;又比如人们为了祈求生育,画上鱼的形象、石榴的形象等,或者唱此类的歌,是因为鱼、石榴等都是十分具有繁殖力的(此谓相似巫术和交感巫术)。我们看,海子就是用这种类似于巫术的方式,表现了人类乡村生活典型的或集体无意识性的感受和情景:新娘、新婚的到来,蜜月的过去,一个新的生命又开始孕育,乡村的、人类的薪火在此又开始新的传递。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也同样的心潮彭湃,热血沸腾。但“我”却在这个时刻选择沉默。因为,“我”深切地知道,语言是肤浅的,话语是绵薄的!此时此刻的“我”,只愿意在心头去固守这份属于“我”的一种幸福和心情。别人的评头论足,别人的高谈阔论,那只是他们表达自身幸福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喧嚣尘世里间,远远近近的人都乐此不疲地去追逐一种热烈而奔放的幸福。而“我”,只愿独自地在内心去珍藏这一份幸福的感觉。如同夜航的船夫找到启明灯一样,“我”也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照明灯”。“我”的喜悦心情也不言而喻。可“我”,还是乐意在心底里独自去珍视它!
幸福的蜜月很快就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去迎接一种新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生活之花和幸福之果并不总是那么唾手可触的。它们不可能时时地萦绕在我们的身旁。我们应该为此去坚定信念:在平淡中去拾掇我们的幸福。因为,平淡中,生活之花仍旧会璀璨;因为,平淡中,幸福之果也仍旧会壮硕。只要我们真实地生活!真实地相爱!我们就能携手前进,寻找到属于我们的幸福归宿。
【作者简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资料来源:摘编自51游戏网-呓语沉欢°花冢妖、百度百科等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郑在婚礼网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