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太阳》是中国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多多的一篇代表作小诗。这首诗表现的对象是“太阳”,但诗人却赋予这代表光明与希望的意象以冰冷、绝望的内涵。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反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
![多多《致太阳》浅析[R] 多多《致太阳》浅析[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诗歌原文
致太阳
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
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
你是灵魂的君王
热爱名誉,你鼓励我们勇敢
抚摸每个人的头,你尊重平凡
你创造,从东方升起
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钱!
1973年
(选自《在黎明的铜镜中·朦胧诗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诗歌赏析】
这首诗表现的对象是“太阳”,但诗人却赋予这代表光明与希望的意象以冰冷、绝望的内涵。全诗在重复单调的句式、紧凑甚至有些压抑的节奏中指斥着“太阳”,巧妙地“解构”了它的惯常意义,加大了能指(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和所指(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间的张力,产生出某种“陌生化”的效果。在遍布全诗的反讽语调中,“文革”时期的盲目性、荒诞性和对个人崇拜的讽刺浮出诗行。诗人还特意用“洗礼”、“信仰”、“上帝”这些颇具“资产阶级色彩”的词语,对文革时铺天盖地的革命口号进行了巧妙的“对抗”。
多多诗歌的道德感浓重,“在反道德、超道德的表象下有一种自觉的道德承诺”(唐晓渡《心的变换:“朦胧诗”的使命》,《在黎明的铜镜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但却没有随具体历史情境的结束而出现意义解体。这源于他对心灵细节的深切感受和痛苦体认,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明确的艺术承担,以及对汉语词汇的敏锐感知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所以,他的诗能持久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有助于读者将自身经验的特殊性和审美经验的普遍性有效结合起来,带出一种纷杂的历史、命运感悟,因而经得起不同时代对它的阐释需求。
“多多是一个真正的汉语诗人。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反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四年度诗人奖授奖辞)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精雕细刻的诗句,并力图在每一首诗的内部构造上实现他独树一帜的美学抱负。他的诗,是政治、人性和现代诗艺的完美结合。《致太阳》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有张力,这也是多多诗歌总体特色的体现。
【作者简介】
多多(1951-),本名粟世征,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多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现代诗歌的探索者之一,其代表作《玛格丽和我的旅行》、《手艺》、《致太阳》等,早已成为汉语诗歌的宝贵财富。而在旅居欧洲的十几年间,创作不懈,获得国内外诗歌界的普遍尊敬。多多被公认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曾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资料来源:摘编自情诗网、中国作家网、百度百科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