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以鬯《酒徒》浅析[R]

(2017-05-06 13:43:05)
标签:

当代作家

长篇小说

纯文学

浅析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酒徒》是刘以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63年。作品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

    酒徒是位职业作家,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颇高,对文艺有精辟的见解。他曾办过出版社,编过报纸,来到香港后,他主张文学要创新,创作过实验小说。但在香港文艺受制于功利价值观念,作家地位低、稿酬低、盗印商多,严肃文学被挤得难以立足。他为生活所迫改写武侠小说,由于怪异武功写得不够,丢了地盘,又不得不改写黄色小说。他的精神生活也很糟糕,他所接触的女人,不是放荡,就是早熟淫邪,但他良心未泯,仍有正义感,仍善待这些女性。他对现实十分不满,尤其不满文艺界的乌烟瘴气,为了逃避现实,他借酒浇愁,直至愈陷愈深,不能自拔,堕落成为一个整日靠酒麻醉自我的酒徒。

刘以鬯《酒徒》浅析[R]

  【小说赏析】

  小说通过对酒徒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香港畸形的社会现实,并借酒徒之口予以痛斥。酒徒的精神压抑和对现实的愤慨,正是作者在现实中的深切感受,遵照内在真实的原则,他把自我感受加以艺术化,从而雕镂了一个矛盾痛苦的灵魂。

  酒徒处于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里,而其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对世界、对现实,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一直困惑于矛盾的怪圈中,又没有坚毅的性格,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降临了。作为职业作家,他的悲剧命运极具代表性,是社会的一种典型。

     《酒徒》是刘以鬯最重要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其实它更是部与众不同之作,主要表现为:酒徒被置于三种状态之中,行文风格各异;呈现强烈批判意识的香港关注;论述性与学理性的学人小说色彩;诗意的意识流动与感性的意象相对接。

    《酒徒》是作家刘以鬯借酒徒手中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而成的愤世之作,同时,小说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首先表现为意识流技巧的娴熟运用。《酒徒》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意识流长篇小说,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写“我”在外界压力下,心智失去平衡,借酒解愁。酒醉时,意识朦胧,酒醒时,清醒而忧愁,就这样,生活一直在半梦半醒之间度过。作家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加以联想发挥,跳跃着展开五花八门的描述抒写,思想、情绪、回忆、梦境、幻觉等电影蒙太奇一样连缀在一起,时序交错,意象交叠,事件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人们的心理与思维活动也是无序的。

  其次,《酒徒》采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的艺术手法。如小说开篇第一段写道:“时间是永远不会疲惫的,长针追求短针于无望之中,幸福有如流浪者,徘徊于方程式的‘等号’后边。”这里象征隐喻着主人公浓厚的失望情绪,时间永不停息地流逝着,主人公的一切努力追求却是无望的,有如长针追求短针,永无幸福可言。又如第一章开头,“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作者把感情、思想寄寓在“落雨天”和抽烟的“烟圈里”进行表述,就显得耐人寻味。此外,哲理性的议论,散文化的抒情,排比句的运用,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等,都与酒徒形象和小说的内涵和谐地融化在一起,使小说充满艺术张力。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来源:摘编自互动百科

小说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三卷)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