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一柔的博客
姜一柔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879
  • 关注人气: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洁《沉重的翅膀》浅析[R]

(2017-04-27 14:46:03)
标签:

中长篇小说

张洁

浅析

 《沉重的翅膀》为当代作家张洁所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反映改革初期生活的长篇小说,正面描写了工业建设中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热情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

张洁《沉重的翅膀》浅析[R]

 小说描写国务院一个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1980年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一场复杂斗争。副部长郑子云是一位精通业务的改革家,他思想解放,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新颖的见解,既是一位实干家又有着思想家的风貌。他重视人的价值,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行为科学,改变老一套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正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部长田守诚副部长孔祥等人则思想僵化,惯唱高调,善耍手腕,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群众要求改革,曙光汽车厂厂长陈咏明就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在厂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关心群众,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分到房的住户为了感谢他,每户拿出一个饺子请他吃,他又夹了送进老泪纵横的老工人嘴里。车工组长杨小东和他的伙伴们,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改革派,尤其是他们互相关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产生的团体意识,更增加了他们工作的激情。大家捡砖头为新婚的小宋盖厨房,就使他们每个人都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正是上上下下的群众都向往改革,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小说的结尾写到选举党的十二大代表,尽管田守诚部长耍尽花招,郑子云仍远远超过了他,获得了1006:287的压倒多数票数,说明了党心民心都在改革派的一边。虽然改革的起飞是艰难的,但毕竟已经开始了腾飞。

  【小说赏析】

    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高层领导——重工业部正副部长间围绕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展开的一场“鏖战”为主线,自上而下地现该部、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及其基层班组的整顿、改革,笔触所及,从人物的世界观到方法论,人物间的政治关系至婚姻家庭关系,从政治、经济领域至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种种问题,同时,还顾及到方兴未艾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在如此纵横挥洒的艺术描写中,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力主改革的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及其对立面,重工业部部长田守诚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揭示了“蝉蜕时的痛苦”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题旨。

    《沉重的翅膀》一书中,作者重彩浓墨地描绘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而且还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尤其是郑子云,这是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当代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作为优秀的高层领导干部,郑子云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多病,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又驱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图从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新路。小说将他放在与对立面人物田守诚的激烈较量中,放在新旧意识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时感疲惫、寂寞的内心,叙说他那悲壮的斗争历程。

    田守诚和郑子云的对立,具有强烈的政治斗争色彩。他长期混迹官场,老谋深算,善弄权术,惯于见风使舵。对郑子云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努力,不仅冷眼旁观,而且处心积虑地找岔子、钻孔子,无孔而不入;他悉心保养身体而静候多病的郑子云不战自垮;他不择手段地要将郑子云十二大代表资格“弄下来”,因为凭他的政治嗅觉,郑子云会成为“改革派”中的“亡命徒”。这场发生在党的十二大之前的两个政府部长间的“鏖战”,实际上,是我国当时阻遏改革与力主改革两种社会势力较量的缩影。

    与此同时,小说还着力表现郑子云、陈咏明们始终须面对的传统意识、“左”倾思想、庸人哲学、惰性心理,世俗观念“惯性势力”的严重挑战,在一张“无形的网”中左冲右突的情状。副部长孔祥、局长宋克、郑子云秘书纪恒全等人跟郑子云、陈咏明的矛盾对立,典型地显示了这类新旧观念的冲突。孔祥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宋克的偏狭和嫉护,纪恒全的世俗眼光和奴态心理,势必要驱使他们走向改革者的对立面。

    作者以充沛的激情和锐利的语言,不加掩饰地表现了自己的爱与憎、臧与否。正是这种充分展现作者主体性的写作,引起了文坛内外的种种争议。《沉重的翅膀》最终以“修订本”获奖,开创了一个先例,也证明主流文坛在渐次走向宽松与开放。

   改革难,写改革也难,不但工业现代化是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的,或者说是在努力摆脱沉重负担的斗争中起飞的;就连描写这种在斗争中起飞的过程,也需要坚强的毅力,为摆脱主客观的沉重负担进行不懈的奋斗。 这方面动笔较早的作家,体会较深,受到的磨炼也较大。张洁同志是其中的一个。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来源:摘编自百度百科

小说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三卷)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