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山《三家巷》赏析[R]

(2017-04-22 22:01:10)
标签:

欧阳山

长篇小说

赏析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欧阳山的作品《三家巷》,故事以30年代广州的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三个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周、陈、区三户人家里的亲戚、恋人、朋友、同学、邻居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来演绎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走向。

 欧阳山《三家巷》赏析[R]

   【小说赏析】

    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这部巨著的第一卷,《三家巷》问世后更是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反映20年代南方革命斗争这一空白。小说《三家巷》出版于1959年,但于此15年前还是在延安时期,作者就已经在蕴酿情节、结构框架了,他力求用艺术的笔触来描绘"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在《三家巷》这部作品中,欧阳山以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变化、矛盾和斗争,亲戚朋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真实地、生动地、历史地展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对各自人生道路的选择。在作品中,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国民革命军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或不同程度地得以艺术再现,或有所涉猎,因而,实际上作者已经通过他的笔勾画出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前后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光荣道路,记录下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回视都是难能可贵的。以委婉纡徐的风格,通过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视历史风云的变幻,是《三家巷》这部作品一个突出的特色。小小的三家巷,其实就是当时南中国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的一个缩影。周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陈家所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何家所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正是当时都市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在这三个家庭成员们的日常活动中,作者给了周家小儿子周炳以大量的篇幅,从而也确立了他在整部《一代风流》中的主人公地位。周炳是一个刚刚走上革命、有待于进一步成熟的知识青年,他所走的道路,和当时一般知识青年走向革命道路是相似的。但他出身于工人家庭,尽管身上带有若干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通病,由于与劳动人民有着更加紧密的血缘关系,又有别于一般的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并不因为这个革命者尚不够成熟而否定他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意义所在。须知,《三家巷》只是《一代风流》全部乐章的一支响亮的序曲,作者理应为主人公周炳在以后各卷中留下思想性格的成熟与发展的充分余地。

《三家巷》应该说是一部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十分浓郁的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多表现为以人物的行动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又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来逐步深化人物。作者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诸如:人物依次出场,事件交待清楚,故事情节紧凑,前后脉络分明、杜绝故布疑阵等,很适合大众读者的欣赏口味。

    一些委婉有致,亲切动人的场面,如"除夕卖懒""人日郊游"等具有风俗画的神韵,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红楼梦》的某些章节;而某些战斗和起义场面的描写,其笔酣墨饱、绘声绘色的程度,又似乎是得益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笔法。同时,作者又揉进了现代小说的某些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比如对"三家巷"布局的描写就极富象征意味。许多篇章中的写景状物,以及区桃这一作者心目中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画意与诗情。此外,《三家巷》的成就也是和作者具有的高度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分不开的。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作者在《三家巷》中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不是概念化的、贴标签式的)写出了周、陈、何三家的恩恩怨怨,特别是青年一代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曾被极左路线诬为宣扬阶级调和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大毒草"。今天看来,这些不实之辞,只能从反面提请人们重视这部作品的认识价值。

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三家巷》《苦斗》直接将欧阳山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这两部小说是欧阳山构思已久的《一代风流》的第一、二卷。19591962年完成的这两部作品尤其是《三家巷》因为主要描写了革命初期阶段尚处于不自觉时期的工人生活和塑造了还处在幼稚简单带有强烈小资产阶级情调阶段的周炳,而引起激烈争论,乃至后来引来政治批判,最终导致创作被中止。作品以市民生活为主调,将周、陈、何三家分别代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置于复杂的姻亲关系网络中,让“阶级界限”变得复杂而多元,人物也不能用简单的敌我善恶来分辨。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要求的阶级森严、正反分明的人物美学存在很大冲突,引起争议乃至政治批判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这也正好说明,欧阳山是一位敢于坚持个人创作风格,不迎合时流的个性作家。

对民族艺术的继承也是欧阳山小说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表现。诸多评论者都注意到了《三家巷》在人物关系方面借鉴了《红楼梦》的结构方式,而对起义和战斗场面的描写,又明显地流露出《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身影。

    总之,欧阳山文学创作是“在精雕细刻中显出民族气派”。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来源:摘中国作家网、百度百科

小说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三卷)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