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山《三家巷》赏析[R]

标签:
欧阳山长篇小说赏析 |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
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回视都是难能可贵的。以委婉纡徐的风格,通过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视历史风云的变幻,是《三家巷》这部作品一个突出的特色。小小的三家巷,其实就是当时南中国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的一个缩影。周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陈家所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何家所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正是当时都市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在这三个家庭成员们的日常活动中,作者给了周家小儿子周炳以大量的篇幅,从而也确立了他在整部《一代风流》中的主人公地位。周炳是一个刚刚走上革命、有待于进一步成熟的知识青年,他所走的道路,和当时一般知识青年走向革命道路是相似的。但他出身于工人家庭,尽管身上带有若干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通病,由于与劳动人民有着更加紧密的血缘关系,又有别于一般的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并不因为这个革命者尚不够成熟而否定他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意义所在。须知,《三家巷》只是《一代风流》全部乐章的一支响亮的序曲,作者理应为主人公周炳在以后各卷中留下思想性格的成熟与发展的充分余地。
《三家巷》应该说是一部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十分浓郁的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多表现为以人物的行动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又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来逐步深化人物。作者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诸如:人物依次出场,事件交待清楚,故事情节紧凑,前后脉络分明、杜绝故布疑阵等,很适合大众读者的欣赏口味。
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三家巷》《苦斗》直接将欧阳山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这两部小说是欧阳山构思已久的《一代风流》的第一、二卷。1959、1962年完成的这两部作品尤其是《三家巷》因为主要描写了革命初期阶段尚处于不自觉时期的工人生活和塑造了还处在幼稚简单带有强烈小资产阶级情调阶段的周炳,而引起激烈争论,乃至后来引来政治批判,最终导致创作被中止。作品以市民生活为主调,将周、陈、何三家分别代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置于复杂的姻亲关系网络中,让“阶级界限”变得复杂而多元,人物也不能用简单的敌我善恶来分辨。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要求的阶级森严、正反分明的人物美学存在很大冲突,引起争议乃至政治批判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这也正好说明,欧阳山是一位敢于坚持个人创作风格,不迎合时流的个性作家。
对民族艺术的继承也是欧阳山小说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表现。诸多评论者都注意到了《三家巷》在人物关系方面借鉴了《红楼梦》的结构方式,而对起义和战斗场面的描写,又明显地流露出《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身影。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来源:摘编自中国作家网、百度百科
小说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三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