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先秦两汉文学 |
二、诗歌
(一)乐府民歌
1.简介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所以,我们需要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意义的“乐府”区分清楚。
2.作品解读
(1)《战城南》 这是一首悼念阵亡士卒的歌。作品充满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作者对死难者哀悼的心情。有人认为这是诅咒战争和劳役的诗。本篇与下面《有所思》、《上邪》两篇在《乐府诗集》中属《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大约产生于西汉时代。
(2)有所思 这是一首情感真挚热烈的情歌。作品对女主人公在爱情遭到波折前后的情绪,描叙得很细腻、深刻。
(3)《上邪》 这也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有人认为本篇与上篇有连贯性,前篇考虑决裂,本篇是打定主意后作出更坚定的誓言。可备一说。
(4)《江南》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
(5)《平陵东》 本篇系无辜受害者的悲愤的控诉:官吏贪暴,压榨良民,甚至以刦持手段残害人民。《古今注》、《乐府古题要解》说这是王莽时翟义门人悲悼义起兵讨莽,不克而死的诗(翟义事见《汉书。翟方进传》),但不合诗意。大约翟义事另有古辞,今已不传。本篇在《乐府诗集》属《相和歌辞.相和曲》。
(6)《陌上桑》 本篇叙述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和智慧,暴露了太守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这里用《乐府诗集》的题名。
(二)梁鸿诗
1.简介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北)人,生活在东汉前期。家贫好学,和妻孟光耕织于霸陵山中。后居齐鲁之间。最后至吴地,为人佣工。著书十余篇,已佚,今存诗三首。
2.代表作解读 《五噫歌》:本篇是梁鸿经过当时京都洛阳时所作,内容在揭示统治者的奢侈,嗟叹人民的劳苦。章帝看到此诗,很不满,下令缉拿他。他因此改姓运期,字侯光,和妻子避于齐鲁之间。
(三)张衡诗
1.简介 张衡赋据胡刻《文选》本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北)人。历任太史令、河间相等职。他精于天文历算,曾从唯物观点出发,反对当时对于图谶的迷信。文学创作有《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有《张河问集》。
2.作品解读 《四愁诗》:这是写怀人而愁思的诗,共分四章。《文选》录此诗,前有序文云:“张衡不乐久处机密(当时做太史令,掌管天文玄象,所以称机密),阳嘉(汉顺帝年号)中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衡下车(到任),治威严,能内家属县,奸猾行巧劫,皆密知名,下吏收捕,尽服擒。诸豪侠游客悉惶惧逃出境。郡中大治,争讼息,狱无系囚。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依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雾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据《后汉书.张衡传》,衡曾受宦官的谗毁)。”这序文不是张衡所作,而是后人编集张衡诗文时依据有关历史资料写成的。其中认为本诗是寄托作者伤时忧世的看法,大致上是可信的。
(四)辛延年诗
1.简介 辛延年,著名东汉诗人。 作品存《羽林琅》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费锡璜《汉诗总说》)。
2.作品解读 《羽林郎》:羽林是皇家禁卫军,羽林郎是禁卫军中的官名。本诗内容与羽林郎无关,可能是屈乐府旧题咏当时新事。这首诗叙述一个酒家女子,不畏强暴,勇敢地拒绝霍家豪奴冯子都的诟笑。朱干《乐府正义》认为本诗可能是借历史题材讽刺东汉和帝时代外戚宝氏而作。当时宝宪做大将军,一门兄弟都很骄横,尤其是做执金吾的宝景,常常纵容部下以野蛮的手段强夺民间妇女、财物,人民把他们看做寇雠。此说近是。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
(五)古诗十九首
1.简介 汉代无名氏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歌词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发生很大影响。其中有十二首也被采入徐陵的《玉台新咏》,内八首且列入西汉枚乘《杂诗》题下。但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大抵认为是东汉后期作品,西汉时代还不可能产生如此成熟的文人五言诗。现选录其中的十二首。
2.作品解读 《行行重行行》:本篇表现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情人。首追叙初别,次说路远会难,再叙及相思之苦,最后以勉强宽慰之词作结。
(六)古诗
1.简介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近体诗发展起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2.作品解读
(1)《步出城东门》:这是一首旅客思归的诗。前半写客中送客,后半写归思难遂。
(2)《长歌行》:本篇写万物盛衰有时,光阴一去不返,人应及早努力。《乐府诗集》载《长歌行》古辞凡二首,属《相和歌辞·平调曲》,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关于题名来由,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李善《文选》注批驳崔豹说:“此上一篇似伤年命,而下一首直叙怨情。古诗曰:长歌正激烈。魏武帝(按,应为魏文帝)《燕歌行》曰: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曰:咄来长歌续短歌。然行声(“然行声”《乐府诗集》作“然则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编辑整理:姜一柔
编排标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编第一册)
文章来源:圣才考研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