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散文概述

(2017-03-23 23:5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隋唐五代文学

二、散文

(一)王勃文

1.作者介绍,见前唐诗部分“王勃诗”。

2.文集 《王子安集》二十卷,诗文合编。清人蒋清翊有注本

3.名篇赏析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序》)分析

(1)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前临赣江,为游览胜地。唐贞观十三年高祖子李元婴受封为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滕王阁是他在洪州时所建,故称洪府滕王阁。高宗时,洪州官吏于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路过其间,参与宴会,即席作成此文。

(2)文中描绘滕王合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文用骈体,通篇词采绚丽,对仗工整,而气势奔放自然,随手措注,顺序写来,略无堆砌铺排之病,是王勃骈文的代表作。

(3)本文抒发了作者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不失志气的执着态度。既体现了朝气蓬勃、昂扬前进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作者不甘沉沦、自我振作的个性。

(4)形式语言特点

①本文是骈文,通篇均是四六句,且以对偶贯穿始终,形式整严精美;

②笔致自然流利,情感起伏跌宕,使文章显得气势通畅而全无一般骈文难免的板滞之病。

(5)结构特点 本文具有段落扣合题目,层层递进,开合收纵自然流转的结构特点。

①第一段扣题中“洪府”,第二段扣“秋日”和“登滕王阁”,第三段扣“饯”,第四段扣“别”和“序”。全文层层转进,开合纵收,自然流转。

②第一段由铺写洪府而引出宴会宾主,转入正题,是先纵后收。接着由登阁眺望而引出对人生的不尽感慨,写景转为抒情,文意纵横驰骋。最后从抒怀转向自我介绍,申明作序辞别之意,再次由纵而收,结束全文。

(6)关于此文的写作时间,旧有二说:王定保《唐摭言》卷五以为是王勃十四岁时所作。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八本文注引申其说,谓当时王勃之父王福时宫六合县令,王勃之路过洪州,当是前往六合。辛文房《唐才子传》及《名胜志》据新、旧《唐书》本传说是王福时谪海南时,王勃前往省亲途中所作。寻绎文义,似以后说为是。

(二)骆宾王文

1.作者介绍,见前唐诗部分“骆宾王诗”

2.文集 《骆临海集》十卷,诗文合编。清人陈熙晋笺注本较为完善

3.名篇赏析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分析

(1)这是一篇军用文书,作于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当时,武则天掌握政权,正在积极准备建立大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非常尖锐。李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绩的长孙,这年七月,他以扬州为根据地,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以骆宾王为艺文令。这篇檄文,就是骆宾王代他写的。

(2)本文以封建君臣之义作为依据,前半篇斥责武则天的罪行,后半篇号召各方面起来响应,当时为人所传诵。

(3)题一作“讨武瞾檄”,有误。武则天自名为瞾,是后来的事,当时并无此名。

(三)王维

1.作者简介,见前唐诗部分“王维诗”

2.文集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诗文合编,是比较完整而详细的注本。

3.名篇赏析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分析 (1)这是王维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后写给裴迪的一封信。辋川别业在蓝田县(今陕西省县名)的蓝田山中,裴迪是他的好友,曾和他在这里同住过。

(2)这篇短文,写寒夜山中见闻,追念昔游之乐,邀约裴明春同来山中。笔意超妙,情趣盎然,和他的自然风景诗,有异曲同王之妙。

(四)元结文

1.作者简介,见前唐诗部分第20“元结诗”

2.文集 《元次山集》十卷,诗文合编。

3.名篇赏析 《右溪记》分析 此文是作者任道州刺史时所作。文中写泉石幽胜,深惜赏爱无人,着墨无多,而意境杳渺,已下开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4.文章特色 散文为韩愈、柳宗元之先驱;欧阳修曾指出他具有“笔力雄健,意气超拔”(《集古录》卷七)的特色。

(五)陆贽文

1.简介 陆赞,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年十八,举进士及第。德宗时,官翰林学士,参预机要。后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谧宣。后世称为陆宣公。

2.文集 《陆宣公翰苑集》十二卷

3.名篇赏析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分析 建中四年十月,长安发生泾原兵变,朱沘乘机叛乱,唐德宗仓皇逃走,唐朝朝廷临时设在奉天(今陕西省干县)。第二年改元为兴元元年。《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载:兴元元年春正月“上于行宫廉下贮诸道贡献之物,膀曰琼林、大盈库。陆赞以为战守之功,赏资未行,而遽私别库,则士卒怨望,无复鬬志,上疏谏。上即命去其膀。” 状,文体中的一种,凡陈述事实的文字都可称为状。

4.文章特色 陆贽性情刚直,敢于谏诤,指陈朝政,多切中时弊。所作奏议,文笔流畅洗炼,论述深切着明。虽用骈体,而不见斧凿之迹,具有强烈的说服和感染力量。

(六)韩愈文

1.作者简介,见前唐诗部分 “韩愈诗”

2.文集 《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诗文合编

3.名篇赏析

(1)《师说》分析

①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针对时弊而作,是韩愈对流俗非议的一个公开答复,批评的是今之众人。阐明了从师学道的重要性,表现反抗流俗、抗颜为师的态度和勇气。

②文中围绕师道提出的重要观点有:一是“人非生而知之者”;二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三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四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学习必须从师,老师的职责、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均作了正确的阐述。

③本文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一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学,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二是童子之学与成人解惑的对比。愿童子学于师,而自己不要解惑之师;三是 “巫医百工”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巫医百工之人肯从师。三层对比,批判师道之不传,批评士大夫不肯从而学。

(2)《张中丞传后叙》分析

①张中丞即张巡。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歌颂张巡和许远这样的英雄英雄,驳斥流言,颂扬正气,打击邪恶。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

②文中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形象 他们同仇敌忾,都表现出维护国家利益、英勇无畏的英雄本色,但三人又各有不同的形象特征:张巡临危不乱,视死如归,又博闻强识,威武豪爽;许远宽厚温和,胸怀磊落,为抗敌大局而坦然让贤;南霁云正气凛然,嫉恶如仇,忠勇刚烈。

③本文议论风发、气盛言宜的特点韩愈主张以“气”主“文”,认为气盛则言宜。本文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景仰。尤其是“守一城其谁之功也”一段文字,议论风发,义正辞严,激情鼓荡,震撼人心。

4.文章特色 韩愈推尊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5.文章理论 见前唐诗部分第(25)“韩愈诗”,第(5)“诗文理论”条

6.唐代古文运动

(1)名词解释 中唐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倡导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上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2)影响

①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②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③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了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隋唐诗歌概述
后一篇:唐传奇概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