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一柔的博客
姜一柔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976
  • 关注人气: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诗歌概述

(2017-03-17 09:36:52)
标签:

清代诗歌

分类: 明清两代文学
清代诗歌概述

       (一)吴伟业

       1.人物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2.著作 着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3.诗歌特色

      (1)良苦心:围绕黍离之痛,吴伟业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志在以诗存史。这类诗歌约有四种:

      以宫廷为中心,写帝王嫔妃戚畹的恩宠悲欢,引出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

      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通过重大事件的记述,揭示明朝走向灭亡的趋势。

      以歌伎艺人为中心,从见证者的角度,叙述南明福王小朝廷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  )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的衰败覆灭。)

      ④还有一些感愤国事,长歌当哭的作品。

     (2)梅村体:指在继承初唐四杰七言乐府的格律和元白长庆体叙事体制基础上变化创新而成的长篇七言歌行。

      ①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

     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

      ③它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4.作品解读 《楚两生行(并序)》:楚两生指柳敬亭和苏昆生,柳善说书,苏擅唱曲,为明清之际的著名艺人。两人曾同在明末大将左良玉武昌幕府,顺治二年左氏病卒于九江,不久南明朝也随之灭亡。因而,两人常让人联想到明朝的覆灭,生易代兴亡之感、故国之思。全诗紧扣左良玉的盛衰这一关键,叙写了苏、柳两人前半生的风云际遇和后半生的坎坷道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两位艺人的同情与惋惜。


      (二)顾炎武

       1.人物简介 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宋、名理学空谈“心、性、理、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2.著作 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

      3.顾炎武学术特点

      (1)学术规模:顾氏之学不仅以博涉百家而开启了清学的学术门类,而且其学识赅贯,通达治体,能把学问的各方面加以融会贯通,具有宏大的学术气象。

     (2)治学门径:顾炎武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以明音韵为治学之根本。

     (3)为学宗旨:顾炎武治学,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

       4.学派影响 :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所倡导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理念以及他所开创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曾对清代 干嘉学派 产生过广泛的震撼,引起了干嘉学者的普遍共鸣。


       (三)吴嘉纪诗

       1.人物简介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

      2.著作 着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3.作品解读 《临场歌》:这是作者所作《盐场新乐府》中的一首。它通过清初淮南产盐地区阶级压迫的现实的描写,对封建官吏鱼肉盐民的情况加以揭露,同时也反映了广大盐民遭受掠夺和迫害的悲惨生活全诗采取四言的形式,音节短促,情绪激愤,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四)屈大均诗

        1.人物简介  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2.著作 着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等。

        3.诗歌特色  屈大均的诗文以爱国诗人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作品解读 《读陈胜传》:采用了以史述史的方式,就表面来看,完全是历史的复述,所谓无一字无来历,而诗人本身并没有多加评述和议论。但他突出了陈胜以普通平民而称雄天下以及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他的功盖汉将,名垂史册,都说明其事业的成功。倘若结合屈大均本人深处困厄而心系古国的处境来看,可知此诗的意图正是借古人自励,并表现了强烈的抗清意识。屈大均正希望有不畏强暴、奋起抗暴的志士出来恢复明朝江山,所以此诗的用意就超越了一般咏史的范围,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了。表现出诗人本身强烈的反清复明意识。


       (五)王士祯诗

        1.人物简介  王士祯,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

       2.著作 着有《带经堂全集》。

       3.作品解读 《秦淮杂诗》:清顺治十八年《秦淮杂诗》二十首,感伤秦淮往事,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六)查慎行诗

        1.人物简介  查慎行,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

       2.著作 着有《他山诗钞》、《敬业堂诗集》。

       3.文学成就

      (1)查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

      (2)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

     (3)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

     (4)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

        4.作品解读 《村家四月词》内容是写作者夏历四月在农村的见闻和感想。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清初农村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劳动人民的惨苦命运。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目睹农民苦难后的强烈的心灵震撼,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教材中选录了三首。


       (七)郑燮

        1.人物简介  郑燮,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其诗不为当时风气所束缚,自成一格,散文亦颇具特色。

        2.著作 著有《板桥全集》。

       3.诗文特色

      (1)去陈旧套语

      (2)白话代替古典

      (3)暗喻民族志节

       4.郑燮以“怪”出名

      (1)他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分别是郑燮、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李方膺、高翔、罗聘

      (2)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3)郑板桥的“怪”:有点活佛的味道,“怪”中含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辛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八)袁枚

        1.人物简介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其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当时影响很大。

        2.著作 代表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新齐谐》等。

        3.创作主张

        (1)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2)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3)主张将“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

         (4)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5)主张骈文与散文并重

         4.影响

        (1)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一定冲击作用。

        (2)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积极意义

        (3)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华

         5.作品解读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袁枚此作,想象瑰丽奇绝,笔触恣肆不羁,气势雄伟开阔,意境纵横千古,虽不及李白《蜀道难》之闻名天下,亦值得反复吟咏,玩味再三。


        (九)蒋士铨诗

         1.人物简介 蒋士铨,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2.著作 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3.诗歌内容

       (1)大部分是作者个人抒情及吊古、纪游之作

       (2)一部分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或者揭露官府搜刮钱财,或者批判役吏横行乡里,或者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都有一定社会意义。

      (3)一部分反映城乡下层社会世态风俗

        4.诗学理念 蒋士铨的诗学观念属于性灵派 诗学。主要有八点:

        (1)以文为诗,扩大诗歌境界;

        (2)诗主性灵,崇尚温柔敦厚;

        (3)诗以载道,提倡忠孝节烈;

       (4)诗宗唐宋,反对剽窃模拟;

       (5)诗善用典,充实诗意内涵;

       (6)诗尚白描,容易流露真情;

       (7)诗排神韵,讲求言中有物;

       (8)诗斥格调,避免流于空疏。

        5.作品解读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刻绘真实,游子归家,母亲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十)赵翼诗

         1.人物简介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 [xīn] 《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2.著作 史学著作《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钞》、《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3.创作主张 赵毅论诗重“性灵”,主创新。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

        4.作品解读 《后园居诗》:在明白如话中隐含深意,抨击社会上的某些丑恶现象。教材中所选主要是讽刺统治者弄虚作假,美化自己,同时也揭露了青史留名的欺骗性。


        (十一)钱大昕 [xīn]

         1.人物简介  钱大昕,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

         2.著作 著有《二十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等。

         3.作品解读 《邨中记所见》:这首诗以用常见的景物来描绘了乡村秋天的景色衬出农民辛劳的生活


         (十二)汪中诗

          1.人物简介  汪中,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风格凄凉哀婉。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

          2.著作 《哀盐船文》、《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3.作品解读 《梅花》:汪中此首《梅花》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乡思。一未写梅花之风姿仙骨,二不咏梅的品节风骨,而是通过心物感应,抒写多层心境,在极有限的字眼中,融进了无限的诗意。此种匠心妙意,远非凡夫俗手可比。李审言在《汪容甫先生赞序》中说汪中平日所作皆“旨高喻深,貌闲心戚。”可谓中肯。杭世骏在《哀盐船文序》中说汪文“好深湛 [zhàn] 之思,故善于指事类情,申其雅志。”移来说明此诗,也很合适。


         (十三)黄景仁诗

          1.人物简介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但是反映了士大夫的苦闷。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

         2.著作 著有《两当轩全集》。

         3.诗歌内容

        (1)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语言低沉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

        (2)有部分爱情诗,缠绵悱恻。

        (3)有部分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态,细致生动。

        (4)有部分怀古咏史,别出新意。


        (十四)阮元诗

         1.人物简介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谥号“文达”,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地理学的古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2.著作 曾校勘《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主编《经籍籑诂》,著有《孽经室集》。

         3.作品解读 《苏堤春晓》:苏堤是杭州的一个著名景色,本诗正是捕捉到了苏堤破晓时曙光初透时的景色。


编辑整理:姜一柔

文章来源:圣才考研网

排版标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下编第二册)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清代散文概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