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一柔的博客
姜一柔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976
  • 关注人气: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2017-01-21 17:10:4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近现代文学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八章》(后改名《诗八首》)是其代表作。

                                 《诗八章》

                                     一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地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智慧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着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地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1942年2月
(选自《穆旦诗全集》,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浅析

        《诗八章》虽是一组“爱情”的系列作品,却与通常的爱情诗迥乎不同:它既没有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与讴歌,也没有抒发情爱得失的悲喜,而更多的是关于爱情与生命过程荒诞本质的理性审视。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我们拥抱,我们的手的接触甚至像是“一片草场”,我的那科学祛除不了的恐惧,也要在你的怀里得到安憩……这是多么热烈的爱情啊。然而,穆旦却从这热中看到锥心的寒:我爱上的,不过是“一个短暂的你”,你我的爱不过是“上帝在玩弄他自己”。热与寒共存,挚爱与恐慌交织,使得本诗的艺术空间特别广阔,极耐寻味。(摘编自就爱阅读网)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深析
 
      摘要:一般认为《诗八首》依次记录了爱情的萌芽、热恋、闹矛盾和分手的过程,其实《诗八首》分为分手和回忆两部分,是以分手开篇以分手收尾的圆圈似组诗,期间书写了相爱、热恋、平和、矛盾及分手的恋爱全过程。

    关键词:诗八首;分离;回忆

    《诗八首》是由八首紧密联系的短诗联结起来的艺术整体,一般认为,它写的是爱情萌芽、甜蜜、出现危机到结束的过程。然而细读本诗,发现组诗按分手和回忆的顺序展开,在回忆的部分又详细介绍了爱情的全过程。

     一、分离

    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点出“我”和姑娘的爱情悲剧,我们曾经相爱却终成陌路,这既是整组诗的出发点,也是终点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不少人认为“火灾”象征着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笔者认为“火灾”其实指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爱情的灭顶之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这场灾难是由“我”引起的,“你”即姑娘被爱情所伤。拜伦说过,男人的爱情是与他们生命不同的东西,女人的爱情是她们的整个存在,受伤的姑娘悲痛至极,也许是没有心思再来追究我这“点燃”者的责任,也许是对“我”恨之入骨,故对“我”视而不见,即 “你看不见我”。接下来是“我”对这段已经逝去的感情的回望,我们的相恋已成过去式,心灵自是远隔千山万水。

    第二节将“你我”分离的原因归于上帝之手的玩弄。一个正常男子,成年后自然会寻找爱人,于是“我”爱上了当时的“你”,即“暂时的你”。但是上帝是万物之主,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他操纵者一切,包括爱情。穆旦在《春天和蜜蜂》中提到:“春天的邀请,万物都答应,/说不的只有我的爱情。……既然一切由上帝安排,/你只有高兴,你只有等”。上帝安把“你”送到“我”的身边,但让我们相爱却不相守,“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无论如何挣扎和努力,仍挣脱不了他的安排。《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中记载,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造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上帝的翻版,上帝玩弄人类的命运,也就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二、回忆爱情

   (一)相爱的原因

   第二首诗宗教意味比较浓厚,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明人的来源、归去以及在尘世间的爱情。
 
  上帝用泥土塑造了亚当,作为亚当的后人,“你我”也是来自于上帝的泥土,“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下的即是“你我”。为了不让亚当吃到生命树上的果子得以永生,上帝在伊甸园周边设置发火焰的剑,把守通往生命树的道路。因为“生命树被剑守住了”(穆旦《蛇的诱惑》),人的最终结局是死亡,所以我们的诞生、成长都是在“死的子宫里”。上帝造完亚当后觉得他一人太过孤单,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塑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不完整的,他必须通过找到那根被抽出的肋骨并与之成为一体才可能完成自己,否则就如诗人所说的“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这就是爱情的起因。

     “我和你谈话”,即接触之后“相信你”就是“我”要寻找的爱人 (我的肋骨),于是开始“爱你”。上帝造就了千千万万的人,“不断的他添来另外的你我”,为个人寻找肋骨增添了难度。当人试图分辨和寻找某个目标时,丰富就成了混淆,有了易错的危险。谁知道有没有人把别人的肋骨当成了自己的?“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也就在情理之中。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二)爱的萌芽
      
    第三首诗中的“年龄”和第一首诗中“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遥相呼应。生理发育成熟的姑娘,受到男士的爱慕,内心欲望不免蠢蠢欲动。在这里,诗人将姑娘爱情欲望比作“小小野兽”,将爱情所带来的躁动不安比作“和春草一样呼吸”极为贴切。女为悦己者容,爱情的滋润让姑娘艳若桃李,气味芳香,体态丰满。上文提到,上帝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无数可供选择的对象,所以爱情当中存在“黑暗”。但爱情能冲昏人的头脑,即使明知它是带刺的玫瑰,人们也愿意“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中国古代对女子的名声十分看重,女性用层层理智将自己武装起来,其坚固程度可用大理石比拟。可“你”的理智分外厚重,竟用大理石筑成一座殿堂,可见其多硬多重。“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底殿堂”是那么的不易,自然会如同珍惜稀世宝物般珍惜“它”埋藏的生命,即“你”。“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草场呼应着前面的春草。草是柔软而有生命力的存在,与坚硬冰冷的大理石殿堂形成强烈反差。如此冷、硬、重的大理石的殿堂(理智),却埋不住柔弱而有活力的小草(情或性本能),这不能不让人惊讶和欢喜。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三)爱情的狂欢

     随着感情的加深,“拥抱”也在情理之中。与上文呼应,“黑暗”是由于上帝在人择偶时提供了太多的可能,人们面临着选错的风险。相处愈久感情愈深,如果你不是“我”的肋骨,那“黑暗”带来的痛苦该是多么可怕。但热恋中的我们,明知山有虎,也停不下上山的脚步,我们沉迷在那些可能和不可能之中,并一厢情愿地沉浸在自己设想的美好爱情中,“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第二节更是描绘了二人恋爱的狂热。甜言蜜语带给我们的欢乐和幸福使我们窒息,“未生即死”在这的意思是不需明说既已知晓,因为我们早已心有灵心。感情完全冲破了理智的堤坝,不管对否,我们在混乱中尽享爱情的自由和美丽。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四)爱情平和期

     犹如暴风雨过后归于平静一样,热恋后的二人也进入感情平和期。站在宁静的田野之中,感受微风吹拂,沐浴着夕阳柔和的光辉,多么静谧和谐的画面,处于这其中的人也必是心态平和,狂欢热烈之人感受不到夕阳下的美好。“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都暗指时间。时间能够积累一切,“我”对你的爱越发深沉,“我”的心日益地流向你。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也是指时间的积累,时间流逝,“我”对你的爱越来越深,甚至希望时间能停在这一刻,让爱天长地久,“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平和期的感情是一种相濡以沫相依相偎的平淡,是另一种波动人心弦的美。“我”享受并渴望这种幸福永存,“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逐步调整自己以此来维持这宁静的幸福。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五)矛盾初现

       穆旦曾为奥登的爱情诗《太亲热,太含糊了》写了一个注:“爱情的关系,生于两个性格的交锋,死于‘太亲热,太含糊’的俯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太近则疏远,应该在两个性格的相同与不同之间找到不断的平衡,这才能维持有活力的爱情。”[1]

           用来解释穆旦的这一节诗倒是恰到好处。“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两个人太一致就没有新鲜感,易生厌倦之心。可是“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距离太远又会感到陌生,超出引力范围,爱情就有解体的可能,所以情人的路狭窄而艰难。

     第二节出现的“他”,其实是上一行中写到的“我制造自己”。诗人把“我”与“自己”进行了区分,在语法上,“我”是施动者,而“自己”是受动者。诗人以此方式暗示读者:以下的三行建立在对“我”的分裂的认识上,虽然同是一个人称代词“我”,实际上“我”是分裂的两个方面:

          “本真的我”和丧失了个性的“非我”。当我们以这种方式看待自己时,就成了自己的旁观者。一个“非我”,一个“本我”,一个旁观的“我”,三个人称的存在使得第三人称“他”的出现顺理成章。“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他”对应着“非我”,爱情基于两人相同的爱好,为了天长地久,另一方可以慢慢培养与对方相同的爱好,即制造相同,这是恋爱中的常用战术,但这样的结果便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他”对应着“本我”。我就是我,与你不同,本我要保护个性,就不能缩小差别,又使我孤独。爱情的痛苦,也就是前面的“危险”,在于不断改变自我来寻求与你的相同,但即使求得了,却又“必须背离。”因为,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六)矛盾爆发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这些消极词语勾画了一副不太乐观的画面。“我”由于处于“本我”和“非我”彷徨挣扎之中十分痛苦,显现矛盾的端倪。积少成多,小矛盾渐成大“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丢失”,暗示斯人已去,爱情丢失,留下一人在寂寞的夜晚伤心流泪。但是感情并不如实物一般,不想要的时候能彻底丢掉,它总会给人留下回忆,许多恋人也因此而分分合合。离开的“你”没有彻底地舍弃这份感情,又言归于好,“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我”在你怀里切实感受到你的存在,才不会再有“丢失”你的恐惧。

    但是,破镜难重圆,即使你回到“我”身边,曾经的裂痕也难以完全修复。“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两颗心已渐行渐远,终成没有交点的平行线。

穆旦《诗八章》深度解析[R]

  
       (七)结束

    第八首诗中“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既承接上章中的“孤独”和“平行”,也开启下面的诗行。“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间”承上文之意,暗示这不是“无间”的亲密,但此时爱情仍在。“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这是希望与失望的混成,是混乱的爱。

   顺着平行的枝叶这条线,诗人顺势转入另一颗树——人无法靠近的生命树,“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飘落的不仅是爱情,还有生命本身。爱情在尚无结果之前,也许已连同生命一起都失去了。诗人至此闭合他的诗章,“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一面承接此章前面的诗行,另一面又回溯到组诗第一章,“哭泣”响应第一章中的“哭泣”,“嘲弄”也遥指向第一章中的“玩弄”。

    郑敏说穆旦的语言“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2]

       《诗八首》以分手开篇以分手结局,其中爱情的哭泣欣喜,变应新生,拥抱游离,相同差别,都在归根化为平静,完成其圆圈似的结构。

  参考文献:
  [1]郭保卫:《书信今犹在,诗人何处寻》,《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第181页

  [2]郑敏:《诗人与矛盾》,《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第33页

编辑整理:一柔
解析来源:摘编自就爱阅读网、中国论文网
诗歌校对:以《中国文学作品选》为标准
图片来源:网上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