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志摩《山中》解读[R]

(2016-12-28 19:29:1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近现代文学

这是徐志摩后期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作。发表于1931年4月30日《诗刊》第2期,曾收入《猛虎集》。此诗是作者为病中的好友林徽因女士而作。

《山中》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

四月一日
(选自《猛虎集》,新月书店1932年版)

徐志摩《山中》解读[R]

  赏析
   
     是徐志摩后期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作。发表于1931年4月30日《诗刊》第2期,曾收入《猛虎集》。此诗是作者为病中的好友林徽因女士而作。

在读懂此诗,首先我们应了解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15年遵父母之命与当时政界要人张君励之妹张幼仪完婚。1921年春,当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留学时,深深地爱上了美貌才女林徽因。但林徽因提出,徐志摩必须先离婚,才与他相爱。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不幸的是,离了婚的徐志摩还是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1921年林徽因早已随父回国。1923年11月,当苦苦相思的徐志摩干里迢迢从海外回国时,林徽因已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爱了,徐志摩的追求自然落空。只得独自抑忧饮浪。1925年徐志摩与京城有名的美女陆小曼相恋。直至1931年11月飞机失事离开人间。

徐志摩《山中》解读[R]

这首新诗是徐志摩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写给林徽音的。当时作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在香山疗养肺病,徐志摩去探望她,看到昔日恋人憔悴不堪。回到寓所后,在一片深夜的静谧之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恋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情又异于爱情的细腻情怀。

      诗人把香山寓所的夜景淡淡地勾画出来,无以倾诉的万语干言都落在“不知”两字上:想必今夜的山中,应是同样的月白风清吧。而同样的景中是否有同样的情生呢?病中的人啊,应知道同一轮清辉下还有人在默默的关注着你呢!可惜,我来不了,也不能来。既然身体收到这样那样的束缚,但我的心,灵魂是自由的。

     “我欲乘风归去”,融入柔风中的一片,在你上空徘徊,化着清辉中的一抹,洒在你的窗前,似一枚清翠的松叶款款地潜入你的梦境。但我怎能掠扰你的酣眠?怎能再去搅动已经平静的情感的心波呢?于是只得在轻轻地叹息中注目着你的安眠。“轻柔如同叹息以不惊你的安眠!”至此情感的波涛已达到了它的巅峰,思虑是如此的浓烈,但这一切都包裹在一层温柔而体贴的心膜中,它不像恋诗那样地直露渲泄,也不像友人赠诗那样节制有度,把那隔又不隔、蕴而不渲的一缕情思的波澜细腻入微地表达出来了。

徐志摩《山中》解读[R]

拓展内容: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编辑整理:一柔
文章来源:百度知道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