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出真知”。我们在谈论教育史的时候,如果不能结合特殊实践案例作为突破口的话,那么谈教育史就只能是空口白凭,不能令人信服的了。为此在本次探讨学习《中外教育史》带给我的启发的时候,我不仅会谈论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思想主张和相关内容,还会结合我今年暑假在洛阳蒙台梭利小杉树儿童之家进行培训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发现。
关键词:蒙氏教育 幼儿教育
传统教育
尽管老师您没有讲述过外国教育史部分的内容,我还是想谈谈蒙台梭利教育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和现实意义。至此,我将会从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和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借鉴意义两个方面来展开讲解和叙述。

一、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
(一)蒙台梭利本人的魅力给我们的启示
1.蒙台梭利的贡献和地位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一生拥有医学、数学、生物学和荣誉四个博士学位,她一生未婚,有一个养子叫做马里奥。她一生最大的功绩有三条:一是把教育引入到智障儿童的治疗当中;二是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三是因其在幼教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被后人誉为“世界幼教之母”。其也被誉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伟大科学家之一。蒙台梭利去世以后,其头像被印刻在意大利钱币上进行流通,这足以说明她在意大利人民的心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也表明了意大利这个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2.蒙台梭利带给我们的思考
试想一下,如果把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头像也印刻在现在流通的人民币上,那将会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产生怎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蒙氏能享受这么高级别的待遇,而中国的孔子却没有,这能否从侧面表明我们的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呢?毋庸置疑,这可能还需要我们国家和政府在未来,以更高的姿态和更有力的作为来引领幼教事业的长足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吧!
(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蒙台梭利是和平的教育
在接受老师培训时,老师便说:正式些的蒙台梭利教室内是应该摆放有和平桌(或和平角)模型、百合花装饰以及桌上摊有和平毯的。这是因为当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时候,就会用上肢体等动作去解决矛盾和冲突。而和平桌的存在,则可以让孩子们围着它,用语言沟通解决。时间一长,儿童之间所谓的告状就少了。
反观我们的幼儿教育:往往是儿童之间出了种种问题的时候,老师也并非不是通过言语调节来解决的,但更多的时候就是随处找个地方草草处理问题就完事了。实际上,我们传统幼儿教育在这方面缺乏那种固定位置或场所带给人的威严感和庄重感。而蒙台梭利的和平桌的这种环境设置,则如同体现了我们到了寺庙山门就知道一定要虔诚敬神拜佛一样,使他们一到了这些地方就进行自我忏悔和心灵的救赎。因此,它的这一点,对我们传统的幼儿园和幼教老师而言,无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蒙台梭利是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的教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可以让儿童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教具,避免损坏教具。教具拥有的这些特性,能够让其他也想要做这项工作的儿童学会等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来看看我们传统幼儿园里的教具吧。我们传统幼教的教室里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教具,只不过不会像蒙台梭利的教室里看上去那么“稀少”。别以为“稀少”是不对的,蒙氏教室中教具的“少”其实是一种“少而精”的体现。而我们传统的幼儿园的教具呢?大多是为了减少开支成本,购买数量多而质量不高的教具,这种教具的出现和存在,其实对儿童的教育起不了多大的帮助。

环境美会让人感到美,这也是蒙氏教育美的体现之一。蒙氏教育中强调教室的环境布置应该看上去非常和谐,环境不得随意挪动和改变。更苛刻的是要求儿童能够把装有教具的托盘干净、整洁、无缺失地沿边摆放好,这是因为蒙氏教育强调所有东西应该始终保持它自身的完美,体现其智能目的。
个人认为静态的物体和环境对幼儿的记忆力大体上是好的,但是时间一长,就容易让幼儿产生固化的思维模式。因此,对于一开始而言,不要挪动教室内的环境装置可能是相对合理的,但后期可能会对一个年长的孩子的灵活记忆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至于在摆放教具规范方面,应该另当别论。在这一块,从小让幼儿养成拿、取、放等的规范训练有其合理性,蒙台梭利关于美的认识应该说是没有什么争议性的。我们传统幼儿园似乎也有类似的教育,不过可能没有蒙氏教育在这一块做得这么精致化和程序化、规范化罢了。

3.蒙台梭利是生命的教育
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仅仅包括孩子,还应该包括老师和家长。幼儿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依照他个人的兴趣等自主操作,教师只不过是孩子工作中的示范者、引导者和辅助者,这是蒙台梭利是生命教育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尊重幼儿自主选择工作的权利,自主邀请小助手的权利,都是由其自己决定的,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体现;家长来到幼儿园看望孩子,能根据孩子的个人意愿,不打扰孩子在课堂工作中的状态等,自然也是生命教育的体现。
通过“蒙台梭利是生命的教育”的这种理念的解读,我们会发现蒙台梭利是生命的教育就是要求幼儿在与老师和家长两两相处沟通的时候,要学着和孩子们做朋友,保持一种相对平等的交往心态。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人意愿,不能因为孩子小,或者孩子暂时不具备某些能力而去剥夺孩子享受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即:成人要学会理解和认可孩子与成人之间存在着“不同节奏”与“不同的行为方式”。
倘若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如果我们刚见到一个小孩,觉得他特别可爱,我们想亲一下或者抱抱他、拍他脑袋的时候,应该去征询这个小孩个人的意愿。如果他本人不愿意,我们最好不要去强行亲亲他、抱抱他或者拍人家的脑袋。这其实就是我们用一个平等的生命和另一个平等的生命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二)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日常生活区: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前导性工作和程序性工作。前者包含了切、夹、倒等单一动作技能的发展。后者则包含前导性工作当中的某几个动作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要求。但主要说来,还是这五大区块,即:补充区、用水区、手眼协调区和烹饪活动区以及清洁用品区。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从日常生活教育入手的理由很多,常常会被归纳为以下几条:①能够让幼儿获得真实感、安全感和熟悉感;②能快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学习基本动作的能力;③生活教育能够满足心智能力的建构,让幼儿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蒙台梭利还认为日常生活练习的目的包括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前者注重日常生活练习的结果,即重视达成性目标。后者则强调日常生活练习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更加注重过程,即重视发展性目的。
看了蒙台梭利的日常生活区和目的的划分,我真是表示折服了呢。蒙氏能把一个日常生活区的相关内容分门别类的如此细致,恐怕
我们传统幼儿教育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望尘莫及的。

2.感官教育:感官教育分为视觉教具、触觉教具、听觉教具和味觉教具以及各种气味的辨别这五大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首先这是因为日常生活教育是蒙氏教育课程的起点和切入点,而感官教育是蒙氏教育课程的灵魂与核心。其次来说,感官教育能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更有助于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
而反观我们传统的幼儿教育,似乎没有对感官教育的系统说法,来自西方一百年多年前的蒙氏教育似乎在这些方面给我们的幼儿园和幼教老师们作了一个参考。因为传统幼儿园不仅仅是限制于教具的稀缺、老师队伍未经过正规课程的培训等,还因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似乎在这一领域根本就是一片处女地。所以,再此提及蒙氏教育中的感官教育,似乎也只能给我们做一些书面材料上的参考,仅此而已。

3.数学教育:数学教育的内容有十几类,比如说:数学前准备、1-10的认识、十进位法、连续数的认识、平方和立方的导入、记忆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导入、代数的导入,等等。总之,每类又被细分为好几小类。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是一种智慧,而数学教育正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蒙氏数学教育的特色是以感官为基础,由具体导入;重视数量、数名与数字三者结合的关系;采用三阶段教学法;采用阿拉伯数字并统一字体;重视“0”的概念;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数位名称,等等。

因为我亲自接触和体验过蒙台梭利的培训工作,所以我对它的数学教育是极为推崇的。这是因为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对于幼儿抽象思维、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等具有深远意义。与我一起接受培训的老教师也说:蒙氏的数学是及其博大宽广的,教具的异常丰富性,可以把一个幼儿培养出具有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它的分数和代数的导入,在学习过程中都是通过一系列教具的呈现和反复练习教育出来的。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蒙氏数学教育与传统幼儿园在竞争方面的品牌优势。
反观我们的幼儿数学教育,多数都是老师抽象的说教,每个幼儿不可能接触那么多的教具,这其实对于幼儿数学关键期的启蒙和逻辑能力的逐步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或许和蒙氏数学教育相比,传统幼儿教育缺的远远不止是“讲授式”那么简单,还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体验。
4.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通过教具从触觉加深肌肉记忆认识字形,运用三段式教学培养孩子听说读写能力,早期阅读能力,促使孩子的语言发展这是语言教育的内容和学习意义。
文化教育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自然、地理、历史、科学等,让孩子了解周围世界,开阔视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我对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接触的不是很多,因为培训我们的讲师在10天之内没有对这一块做过系统的介绍。因此,在这两个方面,我对于蒙台梭利的了解是相对匮乏和和片面的。但在培训期间,我们的讲师也指出了蒙氏教育在这方面的短板,即:蒙氏在文化方面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比较薄弱,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中国的蒙台梭利教育者多数都只是专而不博的。由此可见,我们传统幼儿园恐怕在语言、文化课程学习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传统优势,这倒是蒙氏教育应该向传统教育“取经”的地方了。
举个例子来说,我所在的蒙氏教室里在历史和科学方面的课程开展的很少。在我两个月的实习活动当中,几乎没怎样见历史和科学课程对幼儿们讲授过。不过也不是没有,他们有自己的图书馆,里面有各类幼儿书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阅读。有时也会提前根据新闻大事,由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晨读解说,或离园前的适时解说。

二、蒙台梭利教育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进度一刀切,而蒙台梭利教育是以幼儿为中心,教学内容由幼儿自己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教学内容是幼儿自己选的,一定是他感兴趣的,他就会自己去探索,会主动学习。
(二)传统教育是老师教,幼儿被动地学,而蒙氏教育是老师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教具,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学。
(三)传统教育是老师评价幼儿学习的对和错,蒙氏教具则具有“错误控制”,也就是说幼儿使用教具能让他自己知道学习的对和错,能自我订正,更能培养幼儿动手
的独立精神。
(四)蒙台梭利教育下的幼儿从小就在专注地自学、探索,养成让他终身受益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志泉、王俊英.中外教育史[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