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血液病患者做好“三不露”、守三气0,防病情复发,离康复更进一步

标签:
血液病白露养生三不露守三气白露养生防血液病复发血液病节气养生血液病治疗 |
分类: 血液病相关 |
白露的到来,标志着暑热的结束、凉爽秋季的正式来临。此时,秋意渐深、露重湿衣、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是病情极易反复及加重的时期。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学会白露养生,不仅要做好“白露三不露”、还要“守三气”,提高免疫力,为过冬做好身体的准备,才能建成身体抵御其他疾病的防线,有效避免血液病加重及反复,巩固治疗效果,离血液病康复目标更进一步。当然呢,以下白露养生重点同样适宜健康人群。
抓住白露养生重点:“三不露”、“守三气”
血液病患者防病情及反复!
健康人群顺利过秋冬健康一整年!
什么是白露“三不露”?
1.不露脚
俗话讲,"若要安,脚要暖"、"寒从脚生",脚上阴阳经交会,分布着70多个反射区,经脉和穴位十分丰富。同时脚距离心脏最远,容易血液循环不畅。并且肾气始于足下,脚受凉就是在伤肾。腿脚保养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养生方式。
如何护脚?
过了白露不适宜再穿凉鞋和冷水冲脚。
穿袜子。
睡前泡脚。泡脚最好是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年轻人每天泡15~20分钟,加快血液循环加快,缓解疲劳,促进睡眠。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眼搓热,也有助于养肾。
2.不露脐
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容易导致血液病的加重。
如何护脐?
凉席赶紧撤掉。
注意肚脐保暖,晚间睡觉盖被子。
少食寒凉食物,以免脾胃受凉。可以多吃山药、莲子、百合、白萝卜等白色食物。
3.不露肩
准确地说,是不要冻着关节了,不仅是肩部,还有颈、腰、膝关节等。如果寒气上行,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可使血液病病情反复。
如何保护关节?
白露之后,血液病患者要换上长袖睡衣,避免赤膊,即使是晚上睡觉。
一定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已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戴护膝保暖。
一旦出汗需及时擦干。
白露如何守住“三气”?
1.补肾气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畏寒、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肾气虚弱的表现。肾气的强弱与人体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补养肾气,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以温为补。”补肾气方法简言之为:一泡、两搓。
泡脚——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水没过脚踝(足部的涌泉穴和太溪穴都是足少阳肾经的要穴),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
搓耳朵:肾开窍于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区,常搓一搓可以起到养肾、补肾的功效。搓耳的方法有两种,可以两手握空拳,用拇指和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也可以经常按摩拿捏耳朵各个部位。
揉腰部:腰为肾之府,揉搓腰部,尤其是腰眼,可以壮腰补肾。
2.保阳气
都说春捂秋冻,而到了白露就差不多不要继续冻了。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转向收敛、避藏,要注意保护阳气,一些生活细节需要调整。
保暖:俗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在提醒我们,白露过后,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身了,不露脚、不露脐、不露肩,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卧不可贪凉,凉席是必须要撤掉了,盖住肚子护肾气。
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白露节气起居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可防止收敛太多。
多晒太阳:每天中午,背对太阳晒15--20分钟,对保护阳气,改善阳虚症状有帮助。
3.润肺气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这个“肺”不仅指肺脏,还包括了整个呼吸道系统。白露天气仍旧属燥,易耗伤津液,导致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有鼻炎、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也很容易复发。
秋季养生要润肺化燥,养好肺的肃降、渲泄的功能,滋润肺气。日常生活中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心情舒畅,“悲秋易伤肺”
通过按摩鼻翼两侧和迎香穴来补养肺气。
多食用白色食物,能入肺、润肺、滋阴、生津,比如银耳、梨子、百合、龙眼、山药、莲子、芝麻等等。
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是天地间的一次转折,血液病患者要好好把握这个时刻,根据节气的变化,改变的自己的生活习惯,好好的守护得之不易的治疗成果并预防血液病反复。
还有不明白的吗?血液病患者少走弯路,更多血液病治疗、饮食、护理等问题,都可联系血液病免费咨询热线电话029-81109030或者微信在线问诊,添加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免费一对一咨询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