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骗了!你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假性的!

标签:
血小板减少中医假性血小板减少 |
分类: 血小板减少 |
“感冒了医生让测血常规,我的血小板只有30多个,我不会是得了血小板减少症吧,怎么感觉哪哪都不舒服了……”类似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比较常见、引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并非我们所见到的血小板减少都是疾病所致,一过性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友也不在少数。那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如何排除误诊?又怎么样才能分辨血小板减少是病态还是假性的?
什么是假性血小板减少?
什么是病态血小板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与检测方法不当、使用抗凝剂、标本静置时间过长、高脂血症及受到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临床上无任何出血症状与体征、出血和凝血时间异常,但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并非是真正的血小板减少症。
病态的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由于病友自身免疫紊乱所导致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低于30X10^9/L时,部分病友可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
如何判断血小板减少是病态还是假性的?8方面着手!
多次复查是否相差悬殊:多做几次检查确认,减少误差,排除偶然性。未及时送检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也可影响血小板计数。
是否有相对应的出血倾向:患者并无血小板减少相对应的出血倾向,局部采血后不易出血,且抽血后皮肤不出现紫癜和瘀斑,一般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是否存在其他疾病:胆固醇高或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此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易损,致血小板不容易解散,也可造成血小板减少。
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长期用双氢克尿噻,可引起药源性血小板计数减少,停药后一段时间可恢复正常。
采血过程是否顺畅:采血过程中血流不畅、多次穿刺、进针部位过浅、挤压采血部位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
是否应用EDTA盐:应用EDTA盐作为抗凝剂可使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致使仪器不能确认血小板而使血小板计数偏低。
仪器是否正常工作:测量血小板的仪器也可能出现误差,如地线接触不良、电信号线的插头与插座接触和导电性能较差、仪器阈值的设置不当都可能影响血小板计数。
温馨提示: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而言,明确具体的病情非常关键。出血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显著症状,及时判断血小板数值是否减少,以便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