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始,严冬至!陕西省血研所这份养生攻略血液病患者快收藏!

标签:
小寒养生血液病陕西省血研所 |
分类: 血液病饮食护理 |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6时8分。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养生
小寒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传统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陕西省血研所提醒您此时要特别注意在日常保暖,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1、起居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慢跑、擦面、拍打全身肌肉等。有时间就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2、疾病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3、洗澡
小寒天气寒冷,此时阴邪最盛,人体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因此洗澡时也需注意。
比如入夜时阳气收敛,阴寒渐盛,晚上洗完澡切不可立马入睡,一定要把身体头发擦干,防止阴邪入侵。
4、泡脚按摩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正所谓寒从脚下起。因此脚的保暖一定不能忽视。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
5、食补
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
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
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因为羊肉、鸡肉性温热,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功能;
阴阳俱虚的人,以牛骨髓等进补,可起到壮阳滋阴的作用;
偏于阴虚的人可补鸭肉、鹅肉,因为两者性味甘平、补虚益气。
宜食苦,少食咸,切忌黏硬、生冷食物
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中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宜少食咸,而多食苦味。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怕冷女性可适度补铁
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证一定的饮食量,以摄入充足的热量外,应有意识地多吃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羊肉、牛肉、鱼、鸡蛋、黑木耳、牛奶、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冬天吃海带可以御寒
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此外,藕、木耳、鱼、豆制品等都是此时进补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