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变的危害不容小视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变危害 |
分类: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
一、骨髓病变
1、主要是造血组织减少,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组织。正常成人骨髓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约为1∶1,再障时多在2∶3以上。造血灶中造血细胞(指粒、红和巨核细胞系统)减少,而非造血细胞(指淋巴、浆、组织嗜碱和网状细胞)增多。
2、急性再障骨髓病变发展迅速而广泛;慢性再障则呈渐进性"向心性萎缩",先累及髂骨,然后是脊突与胸骨。慢性再障尚存在代偿性增生灶,后者主要是幼红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
3、红系细胞不仅数量减少,还有质的缺陷。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成熟红细胞有异型,花瓣样外形;幼红细胞浆内有髓样变,核浆发育不平衡,核膜孔扩大等改变。红细胞内抗碱血红蛋白和游离原卟啉增多。
4、铁动力学检查示血浆铁增高、铁粒幼细胞和组织铁增多、血浆铁清除延迟和红细胞摄取铁明显降低,提示红细胞生成率减低。部分患者尚有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或骨髓内原位溶血。
二、脏器病变
1、皮肤、粘膜出血外还有内脏出血,多见于心、胃肠、肺。脑出血见于极重型再障。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和血管壁的异常,后者可见甲皱微血管的形态和功能改变。
2、血小板质也有异常,小型血小板占50%,外形不规则、突起少、浆透明、颗粒少;血小板粘附性、聚集和第3因子也明显低于正常。血中出现类肝素,蛋白C抗原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
3、再障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细菌入侵途径,除皮肤、粘膜外,由于屏障功能降低或因出血及粘膜溃疡,胃肠道也是重要入侵部位。
综上所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千万不能像对待“慢性病”一样,病变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治疗刻不容缓。应尽快缓解病症,提升稳定血象,并通过中医药调治免疫机制,让人体恢复健康的造血环境。
前一篇: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最关键点
后一篇:家属照顾血液病患者必知的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