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治疗离不开中医,如何煎中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

标签:
血液病中医中药 |
分类: 血液病相关 |
关于中医治疗血液病的优势已经不用说太多,看再障、血小板减少症、MDS等血液病的治愈率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医治疗当然是离不开中药,陕西血液所附院就专门研制了针对各个血液病的再障1-6号汤剂、血小板1-4号汤剂、白1-白3方汤剂,为了保证药物更好的效果,很多患者会选择自己在家煎药。但如果操作不当,则会影响药效的发挥。那血液病患者该如何自己煎药?
如何煎中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其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不锈钢锅也可。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自来水,蒸馏水等洁净新鲜的水源。
3、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4、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1~2cm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最好待药渣冷却,再次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
还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后下:主要是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疗效,需在其他药物煎煮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等。
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包装好,再与其它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白芷、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等。
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连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独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物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汁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
冲服:主要指某些药物贵重或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煎液冲服。如麝香、珍珠、鹿茸、三七粉、川贝粉、血余炭等。
根据以上描述,煎中药时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某些药物因为材质及药性的不同,会有特殊的煎服要求,医生处方时会有标注。陕西血研所附院针对再障治疗的再障1-6号汤剂、针对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血小板1-4号汤剂、针对高危MDS及白血病治疗的白1-白3方汤剂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稳定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