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输血这件事

(2017-12-06 14:36:29)
分类: 血液病相关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简单讲,就是当人体血容量不足,可能产生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时,就需要输血。
揭秘输血这件事

  输血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伤后大出血;
  2、型手术;
  3、血性疾病,如上消化道大出血、血友病等;
  4、些破坏血细胞的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5、髓功能异常,尤其当骨髓无法正常造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输血分为自身输血和异体输血
  对于 Rh 阴性血型的人来说,采用自身输血的方式是比较安全的。
  自身输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贮存或收集起来,留在手术或需要时再输入体内。由于人体的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抽取少量的血后,人体会通过加快造血来补充,况且平时就有一部分血液贮备在组织器官内,所以不会影响健康。
  自身输血最为安全:
  可防止输血相关的传染病和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
  避免发生输异体血的差错事故;
  稀有血型或特殊患者(IgM 缺乏等)更适合自体输血;
  适量多次的自体采血可刺激血液再生,使术后患者造血加快;
  缓解血源紧张。

  按血液成分分类 输血分为输全血和输成分血
  1、输全血
  将血液采集到含有血液保存液的血袋中,不经过任何加工,即为全血。与成分血相比,全血的容量更大,所含成分更复杂,因此在一些情况下,输全血不仅无益健康,反而会产生严重后果。
  目前只有在像急性大出血、心脏手术、换血等情况下,才会考虑输全血。
  2、输成分血
  输成分血有以下几点好处:
  对病情需要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如:贫血输红细胞,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烧伤患者输血浆等。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因为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长期的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可以保存 1 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在 22℃ 震荡箱内保存 3~5 天随时可用。
  一血多用,节省血源。血液来自健康人的无私贡献,是宝贵的资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如某市每年献血 35 万单位,而制成成分血即有 70~100 万单位。
  减少输血传染病。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细胞、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制品中,大多数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
  现代输血治疗已普遍进入使用成分输血的阶段,全血已基本不用。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输血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国际上输成分血的比例已经达 90% 以上,输全血不到 10%。我国也已普遍采用成分输血。

  血液是如何储备的?
  血库从健康志愿者采集血液。通常在志愿者捐献血液前都需经历一系列评估,如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的疾病史、是否有外出前往流行病盛行地区、性生活史、药物使用史以及针刺史(包括纹身)。只有筛选合格的病人才能捐献血液。
  采集到的血液需要明确血型并完善一系列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一旦采集的血液有任何传播疾病的风险,则立刻丢弃。
  筛选合格的血液根据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分别包装储存以备后用。
  血液成分通常只能保存极短的时间就会失效,必须丢弃。这也是为什么血库常常处于缺血状态,并鼓励健康志愿者献血的原因。

  为什么尽量不输新鲜血液?
  1. 新鲜血各种成分抗原性强,易引起输血反应。
  2. 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增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险。
  3. 梅毒螺旋体在体外 4℃ 可生存 3 天,因而 3 天内的血液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超越 3 天的血反而安全。
  4. 如输血目的是补充血小板、粒细胞,12 小时以内的血才算新鲜,但所含血小板、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量效果。
  因而,输新鲜血弊大利小,不主张输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