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造血器官有哪些?造血器官与血液病有何联系?

标签:
血液病造血器官骨髓造血淋巴器官造血 |
分类: 血液病相关 |
血液病是发生在造血组织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通过血液病的定义不难看出血液病发生的场所就在造血器官,那人体的造血器官有哪些?血液病与造血器官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造血器官是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之为造血。
人体的造血器官都有哪些?
人自出生后,造血器官能力开始运转,也得以维持生命体征及身体的健康。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1)红骨髓: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2)黄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3、
髓外造血:正常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等。
血液病属于疑难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临床治疗血液病因西医的副作用较大,中医占据的主导地位优势越来越明显。治疗血液病中配合中药治疗可使西医化疗的并发症有效减轻,使并发症较快消失。中药一旦见效,药效稳定持久,克服了西医药效不持久、容易复发的缺点。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了骨髓造血系统各项功能的全面提高,从而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提高血液病治愈率。
陕西血研所专注血液病研究与治疗30余年,相继研发出复方皂矾丸、升血小板胶囊等国药,及独家院内制剂:再障1-6号汤剂、骨髓重健胶囊、健髓生血丸及升血小板1-4号汤剂、白1-白3方汤剂加减使用,治疗各类血液病,康复患者遍布海内外,效果稳定口碑相传。郝其军院长、叶民刚教授泰斗级血液病专家常年不定期坐诊,就诊专家号需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29-81109030。
也可添加下方二维码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