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是关键!怎样有效预防白血病?

(2017-06-28 11:53:45)
标签:

白血病

预防

陕西血研所

健髓生血丸

白1-白3方汤剂

分类: 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35岁以下的青壮年和少年儿童中,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是引起青少年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资料统计,白血病每年至少以3-4万的速度增加。但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癌”不再是绝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白血病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淋巴细胞性(ALL)和髓细胞性(AML)两大类。慢性白血病也可分为淋巴细胞性(CLL)和髓细胞性(CML)两类。
预防是关键!怎样有效预防白血病?

  白血病有哪些表现呢?
  白血病的自觉症状以“感冒”样症状和发热居多。其临床症状:急性白血病是丧失了分化能力的异常白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充满于骨髓之中。因此,正常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能生成或受到严重抑制而生成不良,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其中,临床上最主要的症状有三个方面:即发热、贫血、皮肤和粘膜出血倾向。
  有下列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1、发热:伴随感冒症状,出现38℃以上的高热和全身倦怠感。正常白细胞减少,对病原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似有感冒,并38℃以上的高热而持续不退。
  2、贫血:红细胞减少,出现如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
  3、出血:易出血,经常鼻衄,轻微磕碰就能在局部出现青紫瘀斑,甚至引起内出血。出血倾向的发生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止血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而引起的。有时,即使很轻的跌打损伤就能发生内出血。或有时无意中发现有青紫斑。
  可是,作为初期症状同时具有上述三种情况却甚少,而因感冒症状或持续发热而到医院就诊,经血液检查结合末梢血涂片检查,发现为急性白血病者颇为常见。此外,有时可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贫血,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如何有效预防白血病的发生?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如下因素与白血病的发生一定的关系:
  1、化学毒物: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这些化学药物可以诱发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发展为白血病。苯及其衍生物常存在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如塑料等白色垃圾,此外在油漆、涂料、粘合剂等也含有苯的衍生物,应尽量少接触上述物质。
  2、某些药物:临床上一些药物特别是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可以引起白血病。既往治疗银屑病常用的一种药物叫“乙双吗啉”,已经证实可以引起白血病,现在已经淘汰了。氯(合)霉素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现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了。此外,一些退烧药、磺胺类药物等也偶尔可以引起。
  3、不良的生活习惯:已经证实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经常食用含致癌物亚硝胺类的腌熏肉菜等也可引起白血病。经常染发的人群已经证实可以引起白血病,特别是与染发的次数有关。
  4、其他原因:如电离辐射、放射治疗、特殊病毒如人类白血病病毒(HTLV)感染、一些化学农药如有机磷、某些其他血液病等也是白血病的常见原因,但这类因素所占比例很少。
  总之,不要谈病色变,有病要及时看医生。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健全的身心状态,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确诊白血病后如何治疗?
  白血病一旦确诊后,就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不同的方案化疗,也就是应用化学药物消灭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减轻白血病细胞对人体各个组织的破坏,使病人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很多病人经过定期的化疗,可以延长寿命,病情逐渐好转甚至达到长期无病生存。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一种类型叫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可以通过口服维甲酸(维生素A的一种亚型)、小剂量化疗以及联合三氧化二砷序贯治疗,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甚至治愈。此外,白血病也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彻底根治。

  陕西血研所专注血液病研究与治疗30余年,相继研发出复方皂矾丸、升血小板胶囊等国药,及独家院内制剂:再障1-6号汤剂、骨髓重健胶囊、健髓生血丸及升血小板1-4号汤剂、白1-白3方汤剂加减使用。针对白血病,联合化疗配合中药健髓生血丸、白1-白3号汤剂加减使用扶正对抗化疗毒副作用缓解率84.5%,健髓生血丸是我院研发的专门治愈的患者遍布海内外,效果稳定口碑相传。郝其军院长、叶民刚教授泰斗级血液病专家常年不定期坐诊,就诊专家号需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29-893636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