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小板减少

标签:
慢性血小板减少杂谈血液病 |
分类: 血小板减少 |
1、多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一直无症状表现。
2、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特别是育龄女性。妊娠期容易复发,提示雌激素可增强自身免疫反应,且直接抑制血小板生成,并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抗体覆盖的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
3、血小板数值多在30-80×10^9/L之间。
4、多数患者在确诊数月甚至数年已有易发紫癜、鼻衄、牙龈参血、月经过多、小手术或外伤后出血时间延长等病史,多发生在下肢。紫癜多表现为四肢皮肤出现片状瘀斑、皮肤粘膜出血,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很少出现血肿或血疱,牙龈渗血多于鼻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甚常见,月经过多者还常伴有缺铁性贫血。
5、多数巨核细胞显著增加,伴发育成熟障碍。
http://www.89363636.com/uploads/image/20170329/1490755676556831.jpg
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西医建议血小板在安全范围内不需药物治疗,血小板低于30,症状明显的,常用采用输注血小板、糖皮质激素等应急治疗,短期内见效快,但病情易反复,血小板涨停不定,长期使用对身体的副作用大。切脾手术风险高于收益,不建议使用。
由于人体免疫状况事逐步改善的,慢性血小板减少症在治疗初期,血小板数目很难上升,会稳定在一个低水平,到治疗中期血小板小幅上升,到近治愈阶段血小板大幅上升。这是慢性血小板减少的常见治疗规律。
http://www.89363636.com/uploads/image/20170418/1492500353410824.jpg
我院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以中医中药为主导,辩证治疗。国药:升血小板胶囊,复方皂矾丸,省药骨髓重建胶囊,配合院内制剂升血小板1、2号汤剂加减治疗。对于出血严重者,血小板严重低下者以激素,免疫球蛋白输注、输血小板悬液等紧急治疗措施。疗效稳定在72%-81%。